黑镜:圣诞特别篇

科幻片英国2014

主演:乔恩·哈姆,拉菲·斯波,奥娜·卓别林,娜塔丽·特纳,詹妮特·蒙哥马利,李丹,拉斯穆斯·哈迪克

导演:卡尔·蒂贝茨

 剧照

黑镜:圣诞特别篇 剧照 NO.1黑镜:圣诞特别篇 剧照 NO.2黑镜:圣诞特别篇 剧照 NO.3黑镜:圣诞特别篇 剧照 NO.4黑镜:圣诞特别篇 剧照 NO.5黑镜:圣诞特别篇 剧照 NO.6黑镜:圣诞特别篇 剧照 NO.13黑镜:圣诞特别篇 剧照 NO.14黑镜:圣诞特别篇 剧照 NO.15黑镜:圣诞特别篇 剧照 NO.16黑镜:圣诞特别篇 剧照 NO.17黑镜:圣诞特别篇 剧照 NO.18黑镜:圣诞特别篇 剧照 NO.19黑镜:圣诞特别篇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13 04:34

详细剧情

圣诞节将至,一间地处偏远的小木屋里,波特(拉菲·斯波 Rafe Spall 饰)和马特(乔恩·哈姆 Jon Hamm 饰)同坐一桌,用红酒和烤土豆庆祝这个银装素裹的节日。波特沉默寡言,无精打采,而马特却恰恰相反,为了逗波特讲话,他向波特讲述了自己的过去。  曾经的马特是一名“恋爱导师”,他通过摄像头和网络“远程操控”他的客户,让这些平日里无人问津的“宅男”们能够在派对山成功抱得美人归。然而,一场意外让马特决定永远离开这个他经营得风生水起的行当,此间究竟发生了什么?听了马特的叙述,波特终于决定向马特讲述自己的故事,这个故事关乎于他和他的女友,但并不完全关乎于爱情。

 长篇影评

 1 ) 主人有罪,惩罚副本

我觉得挺好看的,但还是有几个漏洞,当然想圆也圆得上,但还是得说。
那个zed-eyes那么牛,直接看犯罪现场不就完了,还要什么口供?现在不是提倡重物证吗?
数字副本看起来没有人权,但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靠副本的口供定罪是怎么回事?定的还不是副本犯的罪。后来又给副本上了酷刑,可犯罪的不是罪犯吗?这不是恨一个人就扎个稻草人然后拿针戳吗?

 2 ) 副本和屏蔽 ——高科技世界的彩蛋

《黑镜》延续了高科技=毁人性、灭人欲的节奏,这次剧里推出了两个高科技产品:cookie和block。我曾经想象过把一个人缩小到一个小盒子里会是怎样,被任意摆布是显而易见的。现在cookie这个产品技术的出现,完全让我惊呆了,简单来说,就是把人的部分意识储藏在一个蛋里,它有什么作用?这里就牵涉到一个非常有趣的哲学问题,缸中之脑。这个问题是这样的,你以为你正坐在那里读书,实际情况可能是,你是一颗已经与身体分离的大脑,在某个实验室里,浸泡在一缸营养液中。大脑连着电极,你所感受到的真实体验其实是科学家在向你的大脑输送刺激信号。

意识副本把这个问题具象化了,在蛋里的是代码和数据,但感觉是完全真实的,但弄个有自我意识的蛋能干嘛?“有幸”在这个科技高度发展的时代,这是个非常小的手术,做手术的这位女士拿到蛋以后,有专人调测,这个蛋能将家里布置得有条不紊,为她安排精彩的行程。调测师能自由改变蛋中人的外部世界和对时间的感知,比如外界的1分钟在蛋中有6个月之久,这完全是做到了任意玩弄蛋中人。这种做法残忍吗?做手术的那位很有意思,她是个很在意他人对自己看法的人,保守又小心翼翼,做手术前,看到护士送来的烤焦的面包片,都要犹豫要不要提意见,说了又想完了,护士要讨厌她了。可这样一个人对于取出自己一部分的意识毫无负疚心理,这是科技在进一步抹杀人性,还是道德观的沦丧?

显然,不管蛋中人有如何真实的感觉,它也不过是一串代码,几行数据。蛋中人和真实世界的人有什么区别?一个没身体,一个生活在真实的躯壳里,拥护人格论的人会说蛋中人也是自己,关于人的同一性问题变得有趣起来,如果拥有与自己完全相同的想法、人格、思维方式,即抽象意义上的活动完全相同,那这个人是不是原来的自己?如果是,真实世界的自己呢?似乎是为了抹杀蛋中人的人格和意识,调测师从心理上摧毁它的防线,它僵化地开始了自己被赋予的任务,最后真的只是数据了。

如果说从目的论而言,还可以用“有益”来辩护,但这种实质玩弄人性、悖理道德的行为一定会被滥用,走向更一发不可收拾的局面。在接下来的剧情中,意识副本又被当做一种审讯和刑罚手段,窥探个人隐私和不间断的心理攻击简直可以用惨无人道来形容。

第二个科技叫屏蔽,每个人都被植入了电子眼,你可以选择屏蔽别人,被你屏蔽的人就看不到你,只能看到一团白影子,也听不清你说的话,只有死亡能解除屏蔽。相比之下,屏蔽朋友圈什么的简直弱爆了。爽吗?这下屏蔽得彻底了吧!但仔细想想都不寒而栗,跟人吵个架,你就被屏蔽了,被剥夺的是与人沟通和解决问题的机会。与其说是屏蔽,还不如说是逃避。剧中的男主角之一就是悲催的受害者,明明是自己女朋友出轨,有了别人的小孩,却被永久屏蔽,在一团白色的阴影下生活,屏蔽这技能高端啊,还有下代保护,小孩生下来也是团白影,他就在错以为是自己孩子的迷雾中生活了几年,最后的悲剧其实是被屏蔽逼的,他本可以搞清楚真相,挥别过去的生活,继续前行,屏蔽也屏蔽掉了他正常生活的可能。最后所谓的执法人员给蛋中的他设置了外界一分钟蛋中一千年,我只能用hubris来形容,这种技术让他们自大狂妄,简直比操生杀大权还要极致。

剧中的另一个男主角是个投机钻营,善思巧辩,洞察力强的人,这样的能力也让他在各种职业中游刃有余,调测师,把妹指导师,甚至进入另一个男主角的蛋世界中,只为打破他的心防,让他对所犯罪行供认不讳。但这个在高科技世界中玩得转的主,也没落得个好下场,因为在诱导过程中,他泄露了自己的罪行,最后被登记了,被登记就是指被所有人屏蔽,于是他虽然还拥有自己的身躯,但世界对他来说好像是一个大蛋,和蛋中人也区别不大了,所谓多行不义必自毙就是这样吧,玩弄人也被人玩弄。

科技发展到极致,转为对人性的摆布,人的空间就越来越狭窄,《黑镜》又打造了一个令人窒息的世界,期待下一季!

 3 ) 科技的发展并不总是会带来人性的倒退

迄今,《黑镜》已经出了六集(两季)电视剧,和一个长篇幅的特别篇。这部电视剧我还是会一直追下去,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部剧让我越发感到它的无力与疲乏。


在第一集《国歌》出现的时候,其中对于人性的批判,简直是佩服的五体投地。接下来的两集《一千五百万的价值》《你的全部历史》也是可圈可点,尤其是《一千五百万的价值》,对于眼下娱乐至死的形态的批判更是入木三分,让人咋舌。看了之后,只是觉得后怕。

在第二季中的《马上回来》、《白熊》、《沃尔多一刻》三集里面,平均来看,其中的震撼就少了第一季时候的震撼。一方面是有了心理预期,而另一方面,《黑镜》的主线逐渐开始偏离。两季之间,或者说《黑镜》整体的主线就是“科技”对于人性生活的影响。但是两季还是有不同。第一季更加倾向人性在科技发展之后的发展;第二季则是倾向于科技发展对于人性的影响。看上去差别不大,似乎是玩弄文字游戏,但是细细的来看,其中的区别就泾渭分明了。

人性总是有负面和正面的两面性,在不同的时代都会有相似和区别的表现。而《黑镜》则是展现人性在不同时代的表现。这么做的目的,当然是警醒人类不应该自大,不应该狂妄,应该始终对于世界有敬畏和谦卑的心灵。而不要妄图尝试利用科技解决所谓的社会问题。比如政治的冷漠、娱乐的堕落与夫妻间的怀疑。

而在第二季,对于技术的描述多了起来,也就更加倾向于科技造成了新的人性的问题,造成了新的社会问题。这在第一集《马上回来》表现的尤其明显。一个非常好的技术,编剧却仅仅是展现了对于人性可能造成的负面的破坏,而它对于人类的正面的帮助,则是隐而不现。当然,这一集的最后一集《沃尔多一刻》则是表现的好很多,呼应了第一季第一集《国歌》,再次的表现了政治虚伪可笑的一面。

这两者很难分出高下,但是就我个人而言,更是喜欢第一种。因为当科技创造出目前不存在的问题的时候,以后的人类完全有可能利用他们的才智解决新的问题。但是在电视剧里面,往往只是突出其令人恐惧的一面,而对于人类如何解决问题则是没有表现。这点在我看来,其实也是太过贬低人类的智慧,是不太靠谱的。

当然,因为总共只有六集,强行的这种分类难免有点牵强,这我也是承认的。但是其中的两条线索和两种倾向,确实真真正正存在的。可能存在的问题就是,按照不同出品时间,不同的季数就粗暴的分类,这个确实不可取。不过两季整体上的表现,是必须应该承认的。


再来说最新出品的《黑镜:圣诞特别篇》,这一集在我看来,简直是水平最低的一集里。根本原因在于,文中所描述的科技所带来的困扰,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避免的。或者,电视剧所希望表达的科技带来的危机,在我看来根本是可以很轻易所解决的。上文已经说到,这种做法会贬低人类自身的能力。在这部电视剧里面,这一点是发挥到了极端。科技的发展,带给人们的仅仅是各种负面的问题,而其中的福祉,则是根本回避。当然,用“篇幅”可以很好的回避这个问题,但是其片面性也就是无法回避的指责了。

具体到这一集里。其中核心的科技技术有三个“eye”“block”以及“copy”。对各个科技所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因为篇幅的缘故,编剧用一集的内容将这三个技术串联起来。第一个技术用到的是“PUA”,按照一贯的设置,无疑是一个悲剧。第二个技术的故事,则是用了两个人物来展现,篇幅占了将近一半。让我们看到了在未来的世界,“block”可能给人带来的伤害。而“copy”是我最喜欢的一个设计,这个在后面说。

为什么这部剧有问题,其中在“eye”和“block”表现的尤为明显。在“eye”中,因为这个技术导致了悲剧,所以我们会下意识的将其归类于黑科技一面。认为其使用,会给人来带来生活上的悲剧。但是这点却是恰恰非常片面的。在现实生活中,已经存在了所谓的“PUA”,很多人也是通过各种方式学习“把妹”技巧。而在剧中,无非是将这种方式扩大到了一个更加即时、更加便利的极端,这样做又有何不可?当然其中涉及到了隐私的问题,但是难道这种方式不是违法使用造成的结果么?后文显然已经对于这种使用方式提出了批评,但是因为只是一笔带过可能就丧失了其矫正的意义。也正是这种正反方面呈现的不对称,让我对编剧极为有意见。深刻的科幻作品,尤其是为了呈现某种技术对于人类生活的影响的时候,必须要呈现出可能发生的所有情况,人类所有的反应与应对。仅仅是展现了科技负面的作用,则对于人类想得太低级与愚蠢了,丧失了科幻作品对于未来世界想象的力量。
至于“block”这点也是同样的。故事呈现的角度是在被block一方,因为是被动的,自然会各种的不满意与反对,但是如果我们将视角换一下,换成主动block一方,从他的角度出发,考虑其block前夫之后,生活质量得到巨大的提高,那么这个技术还是负面的么?任何技术都是有两面性,关键在于使用者是如何处理。也就是说,科技本身是中性的,最根本的还是取决于人类自身。当我们将技术本身奉上神坛,对其顶礼膜拜,将它看成是决定人类命运的主宰。在那个时刻,人类就变成了科技的奴隶,任何的行为都只是应激的、自动的,人类就丧失了对于科技能力的控制。如果真是到了那般田地,也就没有必要通过任何的文艺作品展示人类生活,因为都是由科技所触发的,人类无非是被上了发条而已。
这样的意见显然会引起争议,会有人声称”科幻作品难道不应该呈现科技带给人的负面效果么“。当然应该,但是如上文的分类而言。应该以”人性“为根本,讨论人性在不同科技发展阶段的问题,而不是以科技为核心,简单的讨论科技对于人性的改变。


最后再说第三个技术”copy“。这在我看来是设计最为优秀的一点。首先,这个技术是前所未有(据我所知)的设计。之前讨论”意识“与”物质“的关系,这种意识只有一种,他的主体性始终不会产生偏移。但是在本剧里面,又出现了具有同样意识的两个主体,那么他们究竟谁在是本尊呢?如何对两者进行区分呢?既有的法律框架如何来分别对待呢?这个设计激赞,可是围绕其展开的故事并不让人满意。一个是将copy视为本尊的一个附庸,成为所谓智能家居的一部分;而在后面一个故事,在我看来已经触及到了更加深层的问题,如何区别copy与本体。这个copy始终具有的是一种主体的自我认同感,始终认为自己就是主体。甚至记忆在很大程度上也与所谓的”主体“一致。在剧中的处理就是,谁拥有了肉体,谁就是被认可的”主体“。而对于这个问题的讨论,也就就此而止,完全没有更深层次的讨论。副本的自主性的可能被完全忽视了。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将这种副本植入一种可以直接在现实世界表达的环境中,那么会怎么样?就是第一个故事之中,如果她可以利用其它的工具来表达自己,展示自己的意图,而不是像是奴隶一样仅仅为着所谓的”本尊“服务,那么她又应该如何判断自己?本来这一点可以进行更加深刻的讨论,但遗憾的是,创作者就是光光展现了一个肤浅的几个现象就浅尝辄止。这一点是非常让人遗憾的。与其说是,用这么长的篇幅讨论三种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倒真不如用所有的篇幅,去全方位的讨论当人类的主体产生区分应该如何是好。
这种烂手艺做坏好食材的现象,真是让人痛心不已。不过好处就是,给其他人的创作流出了空间。可以就其更加深入的思考‘创作出更加优秀的作品。


《黑镜》第三季会在明年推出,而按照现在的创作思路来看,恐怕还是设计一个小小的科技变迁,然后去讨论它对人类生活的负面影响。让人对于科技继续恐惧,继续担忧,而主创则表现出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态度,对这即将到来的生活指指点点,表现出先知一样的优越感。但是在实际上,这种片面的展现,既不深刻也不严谨,更多的只是表现了一种对于现有生活甚至是过去生活的留恋与缅怀,而不去迎接和描绘科技对生活全方面的影响。如果真的让我不幸言中,《黑镜》这种贩卖悲观似的创作,会成为它驶向完结的快车道。

 4 ) 假作真时真亦假,安能辨我是虚实?

身为一个从第一季开始便拜倒在《黑镜》石榴裙下的脑残粉,我不得不说,导演编剧,你们的心理学与哲学功底实在深厚。看完圣诞特别篇后我现在真的好激动,该集水平重返第一季巅峰水准!最爱这种考验智商的剧了。
本集看似高潮迭起,让人目不暇接,实则围绕【真实(real)】【意识(consciousness)】 【交流(contact)】三大主题展开,上述关键词都在剧中被两大男主反复提及。

第一小节:社交导师逃之夭夭
交流:
片中的熟练掌握心理学知识的“社交导师”,实则是眼下泡学(PUA)、恋爱学导师的进化版,导师进化成了直接透过指导对象的“智能眼”指点迷津。小屏幕内的一群正在观摩学习的男屌丝暗示观众,需要导师的人不在少数,生意红火。反讽现实:眼下的男性越来越习惯躲在一块块“黑镜”后面,越来越不敢走出大门认识活生生的心仪女生。
意识:
直接通过“智能眼”看到对方所能看到的一切、好指点对方怎么做,仔细一想有种导师灵魂附体卢瑟男的感觉,导师的意识与卢瑟男的意识共处一体。那么现在问题来了:帮助卢瑟男勾搭妹子的,其实是导师的意识;待妹子到手后,导师不可能一辈子代替他与妹子交流,接下来该怎么办?而且当他们共处一体时,究竟谁是意识主体,谁是片中反复提到的“意识副本”呢?
意识是心理学里的一块非常重要且前沿的领域,也是至今尚未被明确定义的概念。意识的载体,即人脑,是宇宙中已知最复杂的事物,人类对它的研究还停留在非常表层的阶段。因此脑科学、认知神经科学是眼下科学界最前沿的学科,今年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获得者均为认知神经科学领域的科学家。
我们习惯认为,我即意识,意识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但是眼下也有研究及学说认为,意识是一个集合体,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有的“不同想法在脑中互相斗争”的感觉,其实便是如此。我不是其中某个特定的想法,而是所有想法都是我,它们合在一起就是完整的我。
从这个观点来说,无论是导师还是卢瑟男的意识,都没有主次之分,他们可以共存一体并行不悖。
杀害了卢瑟男的美女的想法,让我想起了乔治·奥威尔的《一九八四》和电影《V字仇杀队》。导演此处暗暗表达了对言论自由的渴望,对政府管控的不满,观众们想必也都笑而不语。
真实:
这里也牵扯出对“真实”的探讨。对妹子来说,在导师指点想的卢瑟男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假的。可是我们看到的永远只能是脸,没法钻进对方的脑袋,怎能一探虚实?所谓“人心隔肚皮”“人心不可测”,以及小说《三体2》里的“面壁者”,说的就是这回事吧。

第二小节:吊炸天男主的真实职业
交流:
此处开始提及“屏蔽(block)”概念,自此以后反复提及。“屏蔽(block)”正是“交流(contact)”的反义词,该智能功能的运用暗讽人类的沟通能力下降,一言不合便彻底无视代之冷战。人类创造了高科技,但在使用高科技的过程中,人类正变得越来越冷漠,越来越像机器。
意识:
接受治疗的美女被提取出了“意识副本”,最终“意识副本”被乖乖驯服,成为她肉身内所谓“意识主体”的无条件服务/奴役对象。
我注意到一个关键点:意识副本刚被提取出来时,它认为自己就是意识本身。让人不得不思考:意识是无限可分的吗?像细胞分裂一样,每一个分离出来的副本完全等同于最初的那个意识,到后来便没有了所谓的始与终。
此处还涉及到人类有史以来争论不休的“灵与肉”的二元论。离开了肉体,我们还是不是我?当叫嚣着“我就是我”的副本看到躺在卧室床上的自己的躯体时,连它自己也被吓到了。如果有一天我们的意识能被复制,并被安置在另一个与自己外形条件完全不同的人身上……我们怎么能证明自己是正牌的我?
真实:
已乖乖投降的意识副本摇身一变而成为智能管家,且安排好承载着意识主体的“我”的每日行程。没有人比它更适合,因为它最了解“我”的一切需求。展望现实中人工智能的极致,莫过于此?
这样一来,“我”的生活变会完美无瑕,从起床时间、室内温度、每天和谁一起活动,度过“有意义(meaningful)”的一天。想想有些可悲,有些虚无。被安排好的生活,又谈何真实,谈何自由意志?
在意识副本在驯服的过程中,当它被无所事事地一连度过五天、X个月的时间,它最终无法忍受快歇嘶底里求工作(job)。
"Job"一词也是贯穿全剧始终的关键词。
例如开篇第一个故事里的第一次对白里:
-"It's a job, not a jail."
-"Often one and the same thing."
导演和编剧通过这第二小节传达出他的观点:
人,总得找些什么事情做,总得去寻找“意义”,他无法忍受独自一人关禁闭般的生活,那样会使他彻底崩溃,陷入虚无。唯有通过日复一日的劳作,我们才能把自己的生活填满。
意识副本的工作,就是打理好意识主体的日常所需;
意识主体的工作,就是过好意识副本安排好的生活。

第三小节:沉默男主首开金口——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交流:
痴情男主被绿茶女票block得至死方休,喜当爹若干年才终于发现自己被戴了绿帽。
此处block的时间长度远超第一小节社交导师被他老婆block的一小时,深刻反映出冷暴力对人心的伤害。
为什么就不能冷静下来好好沟通,动不动就闹分手、喊离婚?
编剧是在暗讽这一点吧。
意识&真实:
此节彻底把对意识的探讨推向高潮,拍出了《盗梦空间》的感觉。
牛逼男主从沉默男主的意识副本里套出了话,作为最严厉的惩罚,沉默男主的意识副本被永远困在了小屋里,那永远砸不完的收音机,象征着永无止境的重复与虚无,我们人类,就像那永远在推石头的西西弗斯。
该处终于把全集关键道具“水晶球”给亮了出来。
(笔者的直觉最近又变强了,本集片头水晶球甫一亮相,我就知道它是重要线索,肯定会再次出现。强大的潜意识真的越用越灵!)
而我们,到底又生活在哪一层里的水晶球呢?
其实大多数人并不喜欢真实,真不一定就是善和美的。真实,更多的时候,是残忍。

 5 ) 探秘《黑镜》:拉黑一部分

科幻剧《黑镜》一路拍来,到现在拍到第三季了,集集都拍出了新意。该系列有个一以贯之的编剧逻辑:在未来,黑科技如何反噬社会?所以,无论各集的情节、人物如何千变万化,或者每集要展示的何种黑科技——是可复制的意识,还是类似于「Google Glass」的智能眼——整个系列能保持住同等的水准和腔调,不会发生变味。
传统意义的科幻片,通常可归为猎奇性质的奇观片,内核依然是传统故事,只是披上了一层科幻外衣,向观众兜售的是想象力和未来世界的奇观,为观众开拓眼界,例如《阿凡达》、《星球大战》均是如此。再或者在科幻的外衣下塞点心灵鸡汤的私货,比如最近的大热片《星际穿越》便是打的父女情感牌。
《黑镜》不一样,除了部分展现了科幻奇观,它更多的是令观众产生道德恐慌。跟传统的科幻片相比,它更近似于道德讽喻片。凡是有道德讽喻意味的文艺作品,作者都自觉或不自觉地承担了教化大众的使命和意识,借敷衍离奇的故事以劝谕和警醒世人,以达到平易风俗的目的。
这种道德讽喻的文艺作品古已有之,非常普遍,在中国古代白话文小说中尤其常见。
例如冯梦龙的《三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和《喻世明言》,标题便已光明正大地表明了态度。
例如《金瓶梅》,书中的西门庆“酒色财气”样样不缺,手眼通天称霸一方,但终究还是落得个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尤其是后四十回,作者兰陵笑笑生写得尤其延绵悲凉,其道德讽喻、劝诫世人的意味非常明显。
更不必说千古奇书《红楼梦》。书中写尽了荣华富贵,偌大一个荣国府、一个宁国府,繁华兴盛极尽奢靡,最后也是“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红楼梦》对世俗的警醒韵味,和《金瓶梅》异曲同工。
《黑镜》表现道德讽喻的方式,不如白话文小说那样鲜明直白,它更加隐蔽,但更残酷,刀刀见肉血淋淋的残酷。当我们探寻《黑镜》故事的魅力来源,一方面固然是编导们瑰丽的想象力奇观,更重要的另一方面是它给观众造成了道德恐慌。编导故意放大和渲染了科技和人的对立,故意让科技和哲学产生不等对的错位。正是这种错位令我们感到道德恐慌。
幽默也是一种错位,它是二重逻辑的错位。「笑是一种从紧张的期待突然转换为虚无的感情」,康德如是说。人们利用一重逻辑引起了期待,顺滑过度到二重逻辑时让期待落空,令人哑然失笑,这就是幽默。《黑镜》编剧前提中的错位,不属于「幽默式」的二重逻辑错位,而是在一重逻辑下的扭曲错位。在一重逻辑下,编导们故意拔高科技的发展、贬低人文哲学的进化,造成了科技和人文的错位。
这种错位,给人的感觉是恐怖和残酷。就像一个人双腿并行,假如一条腿变长,一条腿锯短,我们将会看到一个畸形的怪胎。一个人的脸,两边大小不一,差别明显,我们会觉得他丑陋无比。丑陋和畸形,都是源于人类心灵底层的恐惧。
同样,科技发展到想象的尽头,而道德律令停滞不前,甚至有所倒退,两者产生的强烈反差,令人心生恐怖。犹如我们在马戏团里围观的象人时,在心里留下久久挥之不去的震撼。所以《黑镜》系列的大设定,其实是:拉黑人文、放大科技,造个怪胎吓死你。
在《黑镜:圣诞特别篇》中有两个基础设定,都是未经道德和法律允许的前提下率先赋予实施的黑科技:一是意识提取,规避了副本意识的「主体」问题,二是智能眼使用,规避了人类对智能眼使用的法律法规。只有人为故意忽视这两个问题,忽略道德和法律的限定,让黑科技自由生长,形成的故事张力和强烈反差才能令观众不寒而栗,继而引发观众的思考,以表达出编导的道德讽喻。
当然,《黑镜》给观众造成的恐惧和观看马戏团里的怪胎感到的不寒而栗,本质还是同一种恐慌。从这个意义上说,《黑镜》讲述的故事就是另一种供我们猎奇的怪胎,一种不会在正常社会中发生的怪胎。
最后,不得不向《黑镜》的编导致敬。你们不仅想出了高超的设定,还把故事讲得高潮起伏,余味不绝。有创意不难,难在如何讲好一个故事,在这方面《黑镜》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完美的典范。用故事卖创意,你行吗?

 6 ) 黑镜里映出的是明天的我们?不,是今天的我们

黑镜里映出的是明天的我们?不,是今天的我们
这次的贺岁档《黑镜》似乎有很多喜气洋洋的节日元素,但它仍然是让人又爱又怕的那面黑镜子。镜子前的我们怀揣着希望看进镜子里,期待着自己在镜中的样子,却又担心映出丑陋的面孔而惴惴不安。《黑镜》系列的制作人似乎说过(大意):这就是我们人类,如果不够聪明的话,会变成什么样子。
圣诞特辑,有点年底联欢会的样子。比如我们又听到了第一季第二集《1500万点》里面那首主题曲,特地查了一下叫Anyone Who Knows What Love Is。我们还看到了各种在其他剧里见过的面孔,这些都让观影时的压抑感能有所冲淡。但片子的主题仍然保持了《黑镜》一贯的压抑、沉重。奴役与自由,折磨与正义,这简直是近乎永恒的问题,而我们除了一遍一遍反思,让自己时刻保持警醒,却基本拿不出什么上的了台面的答案。折磨一个蛋里面的复制意识算得上折磨么?无论被折磨的客体是什么,施加折磨行为的主体借此获得快感,则折磨已经出现了。但这种似乎无法精确界定受害者身份的折磨,从道德层面上如何给其定罪,甚至是简单的定性呢?我们食用大量的肉类,动物被圈养喂食宰杀,我们的主流道德可并不认为这样需要有负罪感。而食用蔬菜更不必于心不安,虽然我们用手将其撕扯,用刀叉将其粉碎,用牙齿将其研磨。但蔬菜尚且是植物,是生命。蛋里的复制意识,可的的确确是代码。科幻点儿说,一种是碳基生命,一种是硅基生命。目前对于生命的权利,我们只尊重人权,部分地区尊重动物权,至于“植物权利”这种……兴许……没有吧。若是有了人工智能,片中的问题的确是个问题,可现在的技术完全达不到,就不用杞人忧天了吧。有人会这么想。可是这个问题现在就有。您家的电脑有没有过几天几夜不关机呢?您家的扫地机器人是不是常常不知疲倦的满屋跑直到没电为止呢?可我们并不会觉得愧疚(其实我有次旅游忘关电脑了,我还取消了自动睡眠,回来时候电脑一直开了好几天,我还真有点愧疚……)用旧了的电子产品不过是丢掉而已(其实我用过的所有手机都在一个箱子里放着……说完觉得自己好像一个怪咖)。所以说并不是该继续讨论下去,到底谁才是更应该被折磨的人,而是该反思折磨这种行为本身。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信奉萨德主义,但是折磨这一行为广泛存在于人类社会,甚至几乎在每一个人身上都表现出来过。具象一点说,折磨,就是魔鬼的鞭子,挥舞在每一个人类的手中,挥舞的越愉快,则魔鬼越壮大。明白这份愉快带来的代价,它是你施加给别人的痛苦,而这份痛苦所滋养的魔鬼,终有一天会将它返还给你,以各种形式。这不关乎宗教,这关乎因果。诚然,世界上存在各种特例,但是对于一个大样本来说,绝大多数就是如此。
至于第二个——屏蔽。这个就不用废话了。现在我们就在用。黑名单是让你看不到烦心的内容,敏感词是让你看不到某些人怕你看到的内容。前一个是自己主动屏蔽的,后一个是有关部门为了你好屏蔽的。比如《黑镜》这么反动暴力的影视作品,很不利于大家的身心健康嘛,就应该屏蔽掉!把这些大毒草屏蔽到千里之外,我们这些八十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就可以和谐健康的成长了嘛,对不对?

 短评

比死亡更恐怖的是受困的永生,依然是媒体时代的反科学主义寓言,点子不算太新,但圣诞雪天小屋对谈的氛围和几个故事的连缀做得很好。

5分钟前
  • xīn
  • 力荐

也许在未来屏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唯一方式了。不受意识控制的意识被复制后如同克隆人一样得不到像自然人的认可和对待,当缸中之脑知道了自己的真实身份,是可怕还是可悲?分分钟想起1984里的茱莉亚,神经漫游者的视觉切换,当然还有低光速黑洞。

9分钟前
  • 山上风下
  • 力荐

英剧《黑镜》其实算是科幻恐怖片,里边各种黑科技让人脊背发凉头冒冷汗。圣诞特辑里出现这个,屏蔽某人,听不到看不见对方,对方也看不到听不到自己,根本无能为力,这种科技太凶残没人性

13分钟前
  • zhang 2nd
  • 力荐

可怜的副本,到底关你毛事?!

15分钟前
  • 沉歌
  • 推荐

一分钟一千年的囚禁,和所有人对你视而不见的自由,与之相比,死刑是多么仁慈。

20分钟前
  • 芦哲峰
  • 还行

话说第一次见亚洲人给白人戴绿帽这种设定

22分钟前
  • Anubis
  • 推荐

神奇而可怕,窒息却迷人。

23分钟前
  • 不良生
  • 推荐

what a cookie

25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力荐

奴役自己到底算不算罪恶。如果算的话,我每天奴役自己去上班岂不是罪大恶极=。=

28分钟前
  • 黄青蕉
  • 推荐

没有血缘关系的 孩子是怎么被屏蔽的?

29分钟前
  • 全泰壹
  • 还行

高科技屏蔽的带来的其实是生活品质的丧失,意识副本折磨尤为变态。

31分钟前
  • 老罗Lazzaro
  • 推荐

能不能设定为拉黑自己?我比较需要这个功能

33分钟前
  • 金色面包机
  • 力荐

感觉这是个细节上漏洞百出的故事,但是不去较真故事的细节本身,这片子依旧很强大。

37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拉黑请谨慎!

38分钟前
  • 翻滚吧!蛋堡
  • 推荐

永生不死地重复和被所有人屏蔽忽视,哪种更恐怖?特别篇内涵深度不减,技巧更上一筹,三个故事巧妙糅合一起,大赞!

39分钟前
  • 无趣
  • 力荐

太赞,神剧依然神,对未来世界的想象令人不寒而栗,科技的奴役、控制,是人在作茧自缚,比《盗梦空间》更有实际意义,副本抽离、屏蔽刑法这个事情太毒了,想一想就害怕,三个故事像俄罗斯套娃一层套一层,把所有主角都套牢钉死。日本的《世界奇妙物语》已乏善可陈,玩创意还是《黑镜》第一。

42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小小的未来乌托邦格局,串并联三个小故事,交集点连接智能科技与伦理道德,思考迸射火花。单身汉勾女有方,不料强中自有强中手,藉由信息化网络,个人隐私被窥视无余。第二则,被机器奴役的人性,彰显残酷的一面,捎带沉重的科幻迷思。终篇泪泣,在一语不合即拉黑,动辄叫嚷果取关的时代,发人警醒。

44分钟前
  • shininglove
  • 力荐

摔收音机,西西弗斯神来之笔

47分钟前
  • 无鬼斋
  • 力荐

一分钟一千年,这惩罚有点过了吧。怎么看男二都很惨啊,被戴绿帽子还这么痴情,每年都去看望还送礼物。何况他女朋友的父亲也不是什么好人吧,人家找上门来就好好说啊,拿刀是几个意思。这一家人也是有意思,出轨了承认就好了,直接屏蔽一个解释也没有,还把信全都毁掉是几个意思。

51分钟前
  • 云薇薇儿
  • 力荐

男主真可怜:1) 明明是女主NTR还要一往情深许多年2) 明明是愤怒过头失手打死了爷爷还要被抓3) 小女孩是挺可怜的可是大雪天往外跑太没常识4) 最可怜的是副本啊!要在虚拟空间蹲几千年招谁惹谁了!

55分钟前
  • 丁丁虫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