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房间里的云

剧情片中国大陆,中国香港2020

主演:金晶,陈轴,刘丹

导演:郑陆心源

 剧照

她房间里的云 剧照 NO.1她房间里的云 剧照 NO.2她房间里的云 剧照 NO.3她房间里的云 剧照 NO.4她房间里的云 剧照 NO.5她房间里的云 剧照 NO.6她房间里的云 剧照 NO.13她房间里的云 剧照 NO.14她房间里的云 剧照 NO.15她房间里的云 剧照 NO.16她房间里的云 剧照 NO.17她房间里的云 剧照 NO.18她房间里的云 剧照 NO.19她房间里的云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22 00:34

详细剧情

冬日,北方求学的女大学生赵木子回杭州过春节。父亲组建了新的家庭,同父异母的妹妹刚上小学一年级。母亲交往着一个日本男友,爱得像个少年。一次送妹妹上学,赵木子偶遇另一位家长。他像极了一位故友,赵木子一时恍惚。那段曾经无法定义的关系,如今依旧如幻觉般存在。恰逢现任男友来杭探望,忽然间,赵木子在这个熟悉、陌生、不断变迁中的故乡里游荡,寻找自处的方式。新一年很快又要开始了,一切又好像没有发生过一样。

 长篇影评

 1 ) 《她房間裡的雲》:他們說看不懂她的雲

原刊於香港電影評論學會 作者/凱莉黃

自鄭陸心源新作《她房間裡的雲》在2020年奪下鹿特丹金虎獎之後,在嚴格電檢制度影響下,中國大陸的觀眾仍要在一年後,2021年的西寧 FIRST 影展才有機會在公開放映場合一窺全片的風采,甚而作品得承受被刪減篇幅的要求。隨即,英國串流網站 Mubi 以「年青世代的當代電影語言」敍述此片,在網絡上架與更多國際影迷見面,作品已然以一副與世界流行價值接軌之姿展現在各人眼前。而此前,作品奪獎後已先後在香港及台灣的電影節放映過一輪,實驗而先鋒的電影語言博得觀眾和評審的注意及好評。轉眼間回到中國的影評網站豆瓣上,筆者卻發現,電影獲不少觀影後的負評。一概以「膚淺的文青病態」、「內容平庸空白」、「推動敍事線無力」等可說是非常實用主義的描述評斷這部作品。概而言之,大眾認為看完這部電影對生活起不了任何影響,缺乏教化意味、正面開導,甚至連娛樂商品也不如嗎?筆者覺得驚訝,而後思考為什麼,這部當代在中國難得拔地而起的作品,以女性的私密處境為題,竟然這般不受自己國家的觀眾欣賞。是鄭陸心源走得太前?抑或只不過是說故事的當下與社會期待脫節?這一一都是值得細味的題目。

黑白的影像故事從一名身份未明的女性獨白開始。「在我老家有座老房子……我看到她在收拾得特別乾淨,我問她說你怎麼會在這……我衝了出去一直跑,回頭的時候,我已經看不見那個老房子了……」

木子在成年後不久回到自己的生源地杭州,穿梭在高樓、河道、住家、旅館、酒吧,以及自己原生父母的舊居所之中,空間中身影徘徊,失去真實色彩的世界紀錄之中,女孩的身影時而像鬼,時而是稚童,以注視的眼神觀察自己身處的周遭正在經歷變化。木子的角色僅有靜止的時刻,只有少數癱躺在床上沉溺於思緒之中的片刻,而其他大多數時候,都不住地移動:從此地到那地,從家中到旅館,從湖邊到河邊,從中年男子身邊到于飛懷裡,從父親的對談到母親的面前,從幼兒園到酒吧,從杭州到不知何地的想像城巿之中。她基本上不停緩,對比的是她身邊關係持續變迭,男友到了又走,父親的在與不在,母親與不同情人前後對折的距離探戈,新結識的中年男人與他的朋友群歡聚的笑語,白日與雨夜……她回到城巿猶如旅人探索新的地標,以不同於清晰可辨的手機和錄像畫面記錄她身邊人們囈語和景物。而她作為一個浮動的靈體般,「同時在這裡也不在這裡的」不自持的意識和身體,以她的眼睛視察這環境。所有矛盾的情愫如人們吐出的煙霧,揉合杭州雨霧的水氣,便凝合成她腦內房間、童時熟悉的家居、山穴中、床畔間、內心湧現的感性半透明的雲。

筆者似乎可見這般根植於經濟無虞之上的存在疑慮,放大到銀幕為何說服力不足以讓大多數觀眾信服木子的矛盾。在影像建構上,鄭陸心源的確是新鮮且無畏的一股力量。一些聲音將她與同類的「杭州新浪潮」作者電影(《春江水暖》、《漫遊》和《郊區的鳥》等影片)歸整在一個集合中,比擬為畢贛的詩意創作之後,作品深度及力度又不及其震撼的,新新之人的樣貌。片中木子追溯生源及自身愛慾的獨立精神,又被聯想到婁燁《頤和園》中郝蕾所飾余紅力爭強烈的愛與生活的手腕。但金晶的演出及生活經歷、角色遭遇的事件,遠沒有學運世紀的澎湃感情,而相比之下顯得病弱、被動,在空泛的日常之中只能談吐親密關係的取捨,以及家庭矛盾。將兩種命題相比較,這種行為自然是無用甚至強求的。兩個世代的導演及觀眾在急速發展的國家之中,面對的個人處境完全不可同日而語。集體轟動的情感在全面現代化的中國都巿中已經失落了,個體流動的親密關係加倍疏離與脆弱易傷。中國觀眾再次希望看見的那種超人意志具象般的女性身影,在新一代導演的鏡頭下落空了,繼而歸因導演的喃語是中產的哀愁,與現實群眾有距離,而導演可能只是設法將自己認知的世界碎片地呈現。意識形態的控訴,在導演對作品人物的設想之中,成立嗎?

並不是每個觀眾都鄙夷這部作品,包括筆者非常耽溺在鄭陸心源繪現的杭州地景之中。黑白畫面的設計雖然有減省成本的好處,但更貼切地形容,黑白為現實世界蒙上一層美學的濾鏡,我們可以得知,在日復一日的平淡之中仍可畫出一格想像的空間。木子往外向其他人際關係主動尋求庇護也好、爭鬥也好的場面,也非常少。更多是木子在身體與空間之中,設法開拓屬於自己的疆土。水草般浮游的毛髮和性愛場面,只應該被視是一種符號的表現,符號的背後勾連是鏡頭意義的一連串網羅交織。身為在家庭被忽略位置、長期缺席且常未完全成熟的女性形象,自我意識與行動在身體輪廊之後便到了界線。而更多之後,需要意志的開拓,像是工作、戀愛、與社會「戰鬥」、建立自己的名聲等等,更外向的具體的目的。如果今天「她」仍在一種尚在準備的狀態,那麼她的行動,向內以及在當下的享受盡興,是一種新的現實條件。看不懂這種漂浮無定,也始終能看得清楚,在錯置倒換的城巿景象為潛意識植入的觀念:破碎、離散與不穩定的基礎之上,主體尚無力做出更多的行動。今天讀不懂的觀眾有沒有可能,在現實生活的拼搏與休息之間,將這種不影響生計的存在問題拋開了,遺忘了?筆者持一種保留的態度。

電影將近結束之時,木子的男友還是以一張照片替代儀式,離開了木子的日常生活。這段的表演還是很玩味而落寞的:木子一直數著往前的數字,還未到定點,也不一定會停下來:50、51、52、53……不停頓的延續。我們並不知道那個晚上木子等了多久,而等待的意味揮發在等待的當下,而非結果。那座城巿的變更也在等待她的理解,但有些事情也許很久之後都無法洞悉。

原文链接《她房間裡的雲》:他們說看不懂她的雲

 2 ) “我的世界支离破碎”

我亲爱的,请你相信,如没有你,我心中忧郁。你的爱人正在叹息,请别对我无情无义。 爸爸妈妈,如果我听你们的话,你们会爱我吗,会抱我吗,会把我牵在手里吗。如果我给你们我的心,你们会接住吗,会贴在怀里吗,会放在耳边听她的生命在唱歌吗。如果我给你们我的所有,你们也会给我毫无保留的爱吗。我好想拉着你们的手,紧紧抱着你们,贴着你们的胸膛,听你们的呼吸和心跳,爸爸妈妈,我好爱你们,你们听到了吗。 这是我看完房间里的云,最深的感受。我的视角,是孩子。 是共鸣吧,最开始点开这部电影,为的是找刘老师的镜头,但色调、情节甚至是风景都是一种窒息般的熟悉感,想逃离却感到被致命地吸引,就像邱的文字化成了现实,我知道,有一天,我会再点开她。 木子,是大树的孩子吗?是自然的种子,找不到爸爸和妈妈。 黑白的世界,黑白的时间,旋转的楼梯,吊着的孩子。她在自己的世界里默声、抽泣、嘶吼、呻吟、麻痹、自残、自慰,她在现实的世界里也曾表现过,有人听到吗?她的世界单纯却混乱,温柔易碎,锥心泣血。 一次次回到熟悉但越来越陌生的地方,是因为自己对自己也越来越陌生,把自己的世界蒙上了一层又一层的纱,是害怕看到在黑暗处的恐惧,也是为了日后有机会让自己能轻易撕去,让光照亮并温暖她,让温柔和美丽自然地涌出并扩散填满整个世界。这是人的自救机制吗,是希望在作祟。 撕纱的人走远了,越来越远,去了别人的世界,连影子都不见了,我便再添上一层黑纱,祭奠。 曾经期待过下一个撕纱的人,替代者,原来影子须竟和先前的人相似,直到自己也无法忍受美丽和腐朽在内心不断地争吵和撕扯而主动撕去一片纱,毁灭的力量从一角冲出,杀死了替代者。 世界早已千疮百孔,我点起了火,是最开始她教我的,她说点上火就会有云,星星在云的后边格外美丽,这一次,火点的太多,我连天空也看不见了。 角色太适合了,让我觉得金晶就是木子。金晶应该没抽过烟,这是种直觉,但木子不就是刚开始抽烟的新手吗,似乎又显得恰如其分。杭州话,太熟悉了,方言一下子就带我进入了现实的世界,金晶说普通话时候带着的乖巧,与木子的角色十分契合。有几场s的戏,床、浴室、与于飞、与母亲,眼神、动作都自然而有生命力,像是生命原本的选择,很真实。 现实和内心就像电影中各种细碎的镜头,从来都不完整,你花光力气想把碎片拼凑出完整的形状,期望看到想象中的图案。

 3 ) 杭州复活记

杭州在我初次到的时候,就已经死了。理由很简单,下飞机打车前往杭州圣地——西湖的时候,足足堵了我两个多小时。 第二,是一个十分糟糕的相遇,一个杭州本地人内心深涌的保守的敌意…… 第三,则是一个十分无聊的理由,我在杭州吃了一块十分难吃的“东坡肉”…… 虽然这或多或少有客观事实存在的成分,但我不能遇到一件不好的事、一个不好的人、一块不好吃的“东坡肉”就断言这个城市没有好事、没有好人、没有好吃的…… 这种直接的对她死亡的宣告是十分无聊且傻逼的,但无论如何我怎么对她充满着敌意,杭州还是以她最大的包容,给了愤青时代的我一击重击。 我永远无法忘记那个在苏堤行走的夜晚……

2032年,Kale是Sabina的女友,她们幸福地生活在一个酷似杭州而不是杭州的小城里。她们有她们自己的西湖,她们常常漫步于此,平淡而热情,似西湖。 Kale中译是羽衣甘蓝的意思,这个名字是Sabina给她取的。因为Kale是Sabina离开广东后遇到的第一个有着植物般旺盛生命力的人,这种生命力是建立在身体和意识形态上的。 Kale说她高三高考压力最大的时候,常常逃课出去坐公交车,不管目的地…… 所以她们的漫步也常常如此,那是个西湖音乐节结束的夜晚…… 南京李先生压轴出场,演唱完最后一首“这个世界会好吗”后愤然离场。她们在歌词对妈妈的呼唤中相拥,那一刻,她们似乎成为了各自的母亲。 结束,她们挤过人群,没有立即回酒店,她们说:我们去和西湖做爱吧!

“苏堤是西湖的阴蒂 ”Sabina如是说。 在没有多少人的苏堤深夜,她们牵着手,漫无目的地走着。嘴里哼唱着刚刚李先生的尾曲:“妈妈,我居然爱上了她~” 她们从未如此快乐过,也许她们就是为了那一刻而苟活着。她们来到一座桥的中间,她们无法殉情,西湖在用她一米的湖水深爱着她们。 Kale:苏堤不是西湖的阴蒂 Sabina:苏堤是西湖的轻眉 Kale:苏堤是西湖的薄唇 Sabina:苏堤是我们

不久后,她们分手了。Kale说她并没有那么那么爱Sabina,她不能辜负她。 Sabina后来宽慰自己:只是在错误的时间遇上对的人。 但无论如何,她们都曾拥有过。 苏堤深存她们的内心,无论她是阴蒂、是轻眉、是薄唇、还是我们……

 4 ) 湖中飘雾——中国电影的梦呓

看完打开豆瓣,21年看过,短评表达了难以评价。

现在,再说说。

一、电影只是形式。

随着技术门槛降低,电影工具性更加明显。影像和电影的关系,愈加不好区分。电影的原教旨主义和新教改革同时发生,并不冲突。本片更偏向装置作品,只是借用电影的壳。目前只有电影能充分表达人。本片的电影各单独元素拿出来都不咋地,组合后形成了一种味道,当下人的感觉。这是导演感受并表达出来。也是中国当代艺术总体倾向的反映。当然,只是反映了他们的一种共同口味。艺术的对抗、颓靡、自毁一向如此,不能被迷了眼,还是要看到其中反映的中国电影中的一种延续至今的味道。

二、中国电影中情感表达的内在一致。

本人看片少,只能略数。从小城之春、牧马人、大红灯笼高高挂为代表的80年代作品、周瑜的火车、娄烨主要作品,到本片。这种人对环境、自身的困顿、迷失一直都有体现,而且是中国式或叫中华的体现。时代在变,人在变,这个内核没变。

本片虽然看着吸收了欧洲电影的审美、当代流行的技术、所谓自由的表达,终究是陷在自身之中而不自知,而痛苦,而寻求自由,而以为自由,而不自由,而矛盾。

本片的引人之处,恰在日常活动的记录,吃饭、抽烟、做爱、浴缸浮动的阴毛。所谓生活。不管是嚎叫,吃饱喝足、反抗一切,混吃等死,都是生活。本片用反向的方式呈现了生活,不一定是作品本意,可达到了效果。

 5 ) 她的雲,還在飄

房間裡怎麼會有雲呢?

她房間裡的雲在哪呢?

她手上一陣一陣的煙如雲。

像雲一般飄著,也許飄著飄著就散了,也或許瀰漫不去佔據所有空氣。

也像她一樣,在這城市裡飄著。

雲是隨著風走的。

那她呢?能不能不隨風?

能不能不隨爸爸,不隨媽媽,不隨任何一個男人/他人,只隨著自己就這樣飄著?

在台北電影節看了《她房間裡的雲》。

關於鏡頭語言與畫面設計的前衛性,還有電影整體質感不需多說,有鹿特丹金獅獎背書。

讓我驚喜的反而是題材。

其實這題材也不算新穎,關於年輕人對前程甚至一切的迷茫,與原生家庭的羈絆,對性與異性的探索。

全部都在飄盪。

但是,這次是女性在飄盪。

我們看過小康在台北街頭騎著機車遊蕩,也看過安東尼在巴黎街頭閒晃,還有Ben在畢業後的迷惘....

但我們很少看到漫無目的的女性。

女孩要懂事,女人要實際,女性角色要有功能性。

青紅要上課,杜拉拉要上班,熟女要結婚,媽媽要回家,女性總有個明確的目的地。女性似乎總是穩定的甚至是要求停止飄泊的,男性或許為她停駐泯然眾人,或許繼續上路新的未知。但女性真的是這樣嗎?女性的房間能不能煙霧繚繞?

終於,2020年的木子,有了飄盪的自由和空間。

終於,女性可以漫無目的的飄盪,飄盪得很浪漫,浪漫得很美。

終於,女孩就只是一個也會迷惘的人。

 6 ) 华语片蝉联三年金虎奖,它何以拥有独特而迷人的气息

文/笑意(书本海外特派记者,常居柏林)

公众号“抛开书本”

在鹿特丹看完拿了金虎奖的《她房间里的云》。电影中的木子,让观众们不约而同地想到娄烨片中的余虹。

而模仿经典并非导演郑陆心源的本意。

心源是在Instagram上挖掘到女主角金晶的。金晶眼中闪烁的脆弱,一下击中了她。于是立即给金晶发消息,问有没有兴趣做她电影的演员,聊了几句后就直接从杭州去北京见面。她们变成了朋友,互相诉说彼此的经历,双双眼泪汪汪。她们保持着非常个人的情感交流,一边拍着一边讨论着自己身上发生的真实事情,交换彼此对人的看法和观察。在拍摄过程中,她们对人的理解、对情感的理解同步成长。

我们找郑陆心源聊了聊她的电影,探寻她如何创作这些具有独特质感的影像。

动因:在此刻做

一部筹备好多年的片子,在哪个节点拍出来其实挺重要的。对我来说,写一个特别规整的剧本,然后特别充分地把它作为一个故事表达出来,意义其实并没有那么大。

我过去在杭州的一些感觉,或者说激发我想做这个片子的一些东西,再等下去可能就会消减掉了为什么做不如在此刻做来得重要。

我14年开始写这部电影的剧本。那个时候刚到美国,在国外呆了一段时间,再回去看中国的一些事情,看它的维度会跟以前不一样。

在某种程度上你像角色一样,生活在这个国家里,当你跳脱的时候,就像看电影一样看待过去的生活。那些影像组成一个流动性的电影,其实是很自然的事情。

这些影像可能是一些画面。可能是某个时刻,坐在一个餐厅里看到的光影,遇见的人随意说的一句话。可能是一瞬,不一定是一个特别抽象的记忆,不一定是一个成片的故事性的一个集。可能是点状的,可能是线状的。可能是一些印象,深深浅浅,有一些跟个人特别相关,也有一些只是路遇的风景。

碰撞、再创作

遇到演员之后,我会在探索的过程中加入一些新的想法,然后重新推敲原来的剧本。

剧本写完的时候就已经结束了它的生命,按剧本拍摄只是把它的生命历程用影像再重新讲述一遍。于我而言重要的是让电影本身保持自己的生命力

遇到演员,然后遇到场景的时候,我会将他们自己过去的经历,他们身上的特质,他们之间的化学反应,融入到重新的书写中

我采用素人演员是考虑到电影戏剧表达中的可能性。试镜时一个人走进来的一刹那,可以在非常短的时间里判断出,他是否是你想要的方向。也许很难确定是不是那个人,但可以确定他/她合不合适,然后看演员之间的搭配组合。

即使觉得一个女演员特别优秀,也没有办法一定采用。好演员有各种各样的,无论是职业的还是非职业的。选角其实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某种程度上说,带着剧本里的某种情绪,当你看到这个人的时候,你是否能想象他/她存在于一个共同的氛围之下。

每个角色要求也不太一样。比如说电影中“男朋友”这个角色,原来在写的时候是挺简单的人物形象,但是他的扮演者本人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人,带有自己的能量,本身也是个创作者,理解创作的过程,所以他能够激发我的一些想象。

很多时候其实不是基于一个角色找演员,找到一个演员对成就一个角色也很重要。

不为惊人,坦诚表达

我不会去考虑影像是否惊人。其实我觉得电影并不属于我,当然它是从我身上的某个地方生长出来的,我和演员在场景上的合作,一起去完成一个情境的时候,取的是情境中最能忠实表达当下内容、情绪或者剧情需要的东西

从创作者本身来说,我们要对自己非常的坦诚和诚实。我觉得当你对自己足够负责,足够坦诚的时候,观众就自然感受到。我并不会从观众角度上来说服务于观众,或者说去构想他们会做何反应。

美国 -中国

去美国之前,我都是一个人做电影。在美国学电影那时候开始有合作,不同于以往,所有自己的想法自己去实施,而是选择和别人共同抵达一个地方。你如何去忠实的维护你的初衷,同时也接纳别人带来的新的东西,这个过程是很有意思的。

学院派的教育让我不害怕电影工业,让我知道工业是怎么回事。我可以选择不那样操作,但是我也知道什么是有效率的操作,或是过分饱和的操作会有怎样的利弊。我也在慢慢探索,什么是适合我的一个工作方式。

我在美国还遇到了特别有趣的人们。大家的生活背景、文化背景特别不一样。如果没有遇见他们,没有深入地参加他们非常个人的创作,我可能永远没有办法那样去触及到一些生活。

比如我跟一个朋友去墨西哥拍过一个片子。我的这个朋友也一无所有,当他在谈论贫穷的时候,不会带有任何俯视的眼光,却也敢于辨识俯视的眼光。他结识了当地的一些艺术家,接触到的生活层次其实很不一样。如果没有认知的话,无法预期生命中什么时候还会以这样的形式发生。

在以电影为前提的情况下,其实你能特别深入地进入另外一个人的生活,几个月以后你可以说这是一个电影,但你更多的是经历了一些东西,所以这是挺珍贵的一种际遇。

在美国与中国拍片很不一样。回到你生长的地方,很多东西就像是有很多触角慢慢地自己伸出来。在美国,其实很多时候是一个割断的状况,我也经常拍短片,很多时候是关于在异乡漂泊的人。

回到家乡以后,你曾经特别熟悉的城市,很多东西表面开始发生变化。某些时刻,可能在深夜,在一个车站等公交,或者在雨后,要出门买个东西。就是在这些特别微小的时刻里,曾经对这个城市熟悉的感觉,有时候会慢慢地爬出来。这种熟悉又陌生的感觉交织,整个创作心境都不太一样。

但我都是用比较小的团队拍摄,基于剧组演一个场景,会有很多东西相互发酵,这个工作方式在中美两地都是一样的。区别是在美国,所有的工作人员在工作的时候是有一个统一的语汇的,所以工作起来会比较有共识。在中国,很多时候还是有一些具体的事情需要解决和沟通。

影片本身的气息

我喜欢各种各样的电影,但我觉得对我的电影产生影响的不一定是电影本身。

当代艺术,文学、绘画,还有个人的旅行,独处的寂寞时刻,可能都会对电影产生影响。我在拍的时候并没有刻意地寻找参考,包括与合作者合作的时候,我也没有什么给出具体的例子来说明这个片大概是什么感觉。

我觉得导演的创作,如何去获得属于你影片本身的气息,不是参照别的电影来的。那个气息是很重要的事情。去参照一些电影,然后拍出一个让大家在观影体验上熟悉又舒适的东西,并不是我自己想要做的东西。

添加微信号paokaishubenxbb加入全国影迷群,备注城市

 短评

糙,真的糙,个人化的空洞情感无法真正打动观众,更像是导演自己的日记式表达。异化和虚无就成品来看和城市毫无关系,别说杭州了,换哪都能拍。

7分钟前
  • 是一土啊
  • 较差

抽一根烟,喝一杯酒,见一见朋友,又睡了一宿。望一望天,看一看雨,听一听情歌,又为谁泪流。挥之不去的寂寞缠绕在阴毛里面,却之不恭的孤独漂浮在房间当中。你很像我曾经爱过的某个朋友,我很像你即将远行的某种理由。如此爱过二十年,直到大厦崩塌,流离失所的爱人,我们未成形的故事注定烟消云散。丧逼版《我的姐姐》,只不过这个姐姐没有理想,没有保护欲,没有未来,只有原生家庭的破碎与自我意识的破碎,任何一个人的出走,都可以将她心里的大厦强拆。从影像气质到人物表演,深入骨髓的丧,以至于除了酒吧老板以外,剩下的人几乎感受不到活着的气息,这也显出了负片的妙用:黑白中的黑白,让所有的光明都变成黑暗,阳光也变得不再刺眼,而是被黑暗吞噬。极致化的私人影像,导演眼中的致·丧逼的青春。除了开篇的闪电击中了我,其他的就乏善可陈。

8分钟前
  • 拔剑四顾心茫然
  • 还行

金虎奖真是越来越瞎,这片还不如小寡妇成仙记呢。抽烟喝酒泡吧聊骚打炮露阴自慰梦呓,这就叫做文艺?文艺青年成了骂人的词就是因为女主这样的人太多了吧?但凡有点儿正事儿也不至于拿情绪当武器拿放纵当自由拿虚无当个性。还有黑白影像就是艺术了?负片效果就是实验了?女性视角就是人文了?你是因为讲不明白自己拍的是啥才去搞这些有的没的吧?近几年大陆新导演眼高手低强行炫技装神弄鬼无病呻吟已成风气,本片导演正是其中典型。

12分钟前
  • 劉圍觀
  • 很差

她房间里的云的成分是尼古丁、焦油和其余数千种化学物质,大家抽的烟实在是太多了。

17分钟前
  • csh
  • 还行

2020华语最佳?影像直觉这个东西如果真的具备的话,是可以不费吹灰之力为作品赋予力量,学习再多技巧都换不来的。

19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推荐

在平遥看的片段,既国际且个人。赞叹

24分钟前
  • 泥巴
  • 力荐

年度脏烟灰缸奖得主。如果说《千禧曼波》里的吸烟是一种生命体征的标识,一种呼吸和燃烧岁月的可视化,那这部里就只能作为弥补镜头内肢体和言语匮乏的填充剂;试想如果将角色在每个场景里点烟吸烟的动作都去除,那影片就根本不成立了,啥也不剩了。如果硬要说这种无意识下意识地拿烟举动是孤独的人们唯一可以做的事,替代交流,置换氧气以补充虚空,房间是冰冷的充满距离感的城市空间,而房间里的云是“烟云”,故事和角色就真的像烟一样,手随便一挥就没了,太飘了。母亲和说着不同的语言的男友是个有意思的设定,今年似乎在挺多女性中心的故事里见到sexually active的母亲形象,算是可喜的进展。

28分钟前
  • 烤芬
  • 较差

老文艺青年了

33分钟前
  • W
  • 还行

鹿特丹选片,打扰了。

34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很差

看《她房间里的云》的感觉就好比…当你结束一天繁重的工作,摆脱枯燥的家庭琐事,坐在小酒馆角落一边啜饮一边窥探四周的帅哥美女准备放松一下的时候,一个刚放学的高中生摸索过来,拉住你并且一脸凝重地说,“我要跟你讲讲我这波澜壮阔的生活。”

36分钟前
  • 东北洪常秀
  • 较差

@IFFR 又是一部为电影节而创作的拿腔作调的电影,电影简介写得比电影好,导演在电影外的解释也比电影本身精彩。中国新生代创作者总是想拥有娄烨一般潮湿深沉的微妙情感,又想模仿毕赣那样诗意的梦呓,但并没有文本本身的丰富厚度。电影用了手机拍摄和负片处理的多样化介质还是不错的尝试,但情绪总是在自我沉溺中不能自拔,沉浸于虚无痛苦并无客观审视,在空间上又充满对于故乡异化的文艺建构,失去了那种亲切自然的凝视,场景总是被不知所谓的沉默、莫名奇妙的床戏和一根接一根的烟给消磨地不知所谓。

37分钟前
  • Dear deer
  • 较差

进入房间,进入城市,进入洞穴,进入身体,徘徊于爱欲和何以为我之间,用感官、山石雾气、水草、咸湿的手指、水滴、再构的城市负片扬尘显影……影像成为一种情绪体循环扩散,没有起点和终点(近年来看过国内最完整的关于杭州也是当代城市的影像显现,和非常感觉化的剪辑,这是创作者天生的触觉和灵媒……Talented

41分钟前
  • 眼之愉悅
  • 力荐

她房间里的不知所云

44分钟前
  • mirai
  • 较差

对两性肉体的展示赤裸而真诚,并且贡献了今年华语电影最大尺度的床戏,目前看来是杭州新浪潮中最好的一部,从女性视角出发,探讨情欲和亲密关系,黑白摄影不再是故弄玄虚,而是内心孤独的色彩。没有归属的都市青年,只能在性爱里寻求安慰,或许这就是当代都市青年现状:只能依靠炮友获取亲密关系。《安稳觉》和《她房间里的云》一弯一直,一男一女,一西一东,将当代中国都市青年亲密关系拿捏得恰到好处。另外导演对《湮灭》可能是真爱,不仅片中对《湮灭》致敬,连片尾配乐也是《湮灭》的风格。

48分钟前
  • 天马星
  • 推荐

你们文艺青年自怨自艾自怜自恋的姿态真的挺难看的

52分钟前
  • 三七
  • 较差

此片有意思之处在于:人物状态和关系处理较含蓄(赵木子与母亲、父亲、继母、男友、酒吧老板等),有些日常细节空间感不错,黑白摄影将杭州冬日雾气氤氲的气氛呈现得恰到好处。也有过度曝光、负片效果等实验性手法。有保留之处在于:尽管不再是以前中国独立电影刻板印象中被网友嘲笑的“警察妓女黑社会,黑灯瞎火长镜头”,而是影像、节奏有一定创造力,但新鲜的、年轻人作品的表象下,还是老套的、有些大陆“文艺片”的通病:空洞,空虚,苍白,过于用某种自我沉溺的方式“端着”,过滤掉有生猛锐感的生活质感和烟火气,沉浸在孤岛式的都市中产青年私人世界里。甚至那不断烟雾缭绕的“文艺范”吸烟镜头,都因为太缺乏其他有创造力的动机和动作表达,还是那句老话:“戏不够,烟来凑”。这样的电影里,打开不应仅是身体,更应该是与世界的互动关系。

53分钟前
  • 黄小邪
  • 还行

女主抽烟 女主抽完女主他爸抽 他爸抽完她男朋友抽 她和她男朋友一起抽 她和认识的酒吧老板一起抽 她再和她妈一起抽 重复几次之后电影结束

58分钟前
  • 我看到了
  • 还行

没什么灵气,或者说是灵动,演员太木了,所以大概也只能止步鹿特丹。因为看过更有灵气的《深空》,不管是人物对白,还是情欲戏,那才是耳目一新(不好意思拉踩了

1小时前
  • 冷水浴缸
  • 还行

女主角作为一个非职业演员表现得太棒了,让我想起许多张闷骚女文青的脸。

1小时前
  • momo
  • 还行

你如果非要让我看出来艺术感,我也可以;你如果非要让我看出来实验性,我也可以;你如果非要让我看出来女性主义,我也可以。但问题是,我为什么要这样做?

1小时前
  • 风浪里
  • 较差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