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钢锯岭

战争片其它2016

主演:安德鲁·加菲尔德,萨姆·沃辛顿,文斯·沃恩,雨果·维文,卢克·布雷西,泰莉莎·帕尔墨,瑞切尔·格里菲斯,内森奈尔·布佐里克,理查德·劳斯伯格,马特·纳夫莱,费拉斯·迪拉尼,瑞安·柯尔,卢克·佩格勒

导演:梅尔·吉布森

 剧照

血战钢锯岭 剧照 NO.1血战钢锯岭 剧照 NO.2血战钢锯岭 剧照 NO.3血战钢锯岭 剧照 NO.4血战钢锯岭 剧照 NO.5血战钢锯岭 剧照 NO.6血战钢锯岭 剧照 NO.13血战钢锯岭 剧照 NO.14血战钢锯岭 剧照 NO.15血战钢锯岭 剧照 NO.16血战钢锯岭 剧照 NO.17血战钢锯岭 剧照 NO.18血战钢锯岭 剧照 NO.19血战钢锯岭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16 00:34

详细剧情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作为邪恶轴心重要成员的日本,其嚣张态势已成强弩之末。是年,决定战局走向的冲绳岛战役拉开序幕,成千上万斗志昂扬的美国大兵被派往冲绳,等待他们的则是敌军重兵防守、凶险异常的钢锯岭。在这群人中间,却有一个不愿拿起武器的军医。他名叫戴斯蒙德·道斯(安德鲁·加菲尔德 Andrew Garfield 饰),来自美国的弗吉尼亚。太平洋爆发之际,瘦弱的戴斯蒙德志愿成为救死扶伤的军医而应征入伍。可因童年和家庭的原因,他始终不愿拿起枪支操练,为此宁愿背上拒服兵役的罪名被送上军事法庭。几经周折,戴斯蒙德最终和战友来到了钢锯岭。枪林弹雨,转瞬之间无数人应声倒地。在信仰和信念的支持下,戴斯蒙德仅凭一己之力拯救了数十条濒死的生命……  本片根据真人真事改编。

 长篇影评

 1 ) 《血战钢锯岭》的真正战场,并不在钢锯岭……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人踊跃应征入伍。 在戴斯蒙德•道斯所在的堪萨斯小镇上,甚至有人因为体检不合格无法从军而自杀。 道斯也满腔热血,一心报效祖国,他的入伍得到了家人的首肯和未婚妻的支持。

道斯和未婚妻吻别,奔赴战场

在军营中,他结识了一群战友,并在体能测试中表现优异,获得上级的肯定。 但随后尴尬的事情发生了,因为不能杀人的信仰,他拒绝触摸枪械,成了一名违抗命令的拒服兵役者。 坚持信仰的后果令他饱受屈辱:战友侮辱他是懦夫,军方企图用精神障碍做借口把他赶走,上级怂恿团队排挤殴打他,一切都失败后,他们把他送进监狱,接着又要把他告上军事法庭。 但所有这一切,都无法阻止这个年轻人注定要手无寸铁走向战场的命运。

也许一开始,我们也跟片中的其他人一样,觉得他有点傻,有点轴。 就像萨姆•沃辛顿所饰的上尉说的,我们都清楚,文明世界的法则在战场上是失效的,不是你杀我就是我杀你,不带枪就上去,那不是脑子有病自寻死路吗?

萨姆•沃辛顿饰演上尉

电影没有回避战争的残酷,新兵蛋子们在奔赴战场之路上领教了打仗不是闹着玩的。 他们看到迎面而来的卡车上,尸体被胡乱被堆叠在一起,死去的士兵就像肮脏的货物一样从战场上运走。 还有满车的伤员,有的面容被毁惨不忍睹,有的满脸纱布鲜血还在渗出,也有的失去了手臂,他们虽然活着,眼中却已没了生气,仿佛他们的灵魂已经留在了战场,只有一具具躯壳逃了出来。

而这一切,跟真正的人间地狱钢锯岭相比,又显得洒洒水了。 我很喜欢看战争片,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黑白老片,到公认的反战杰作《现代启示录》《全金属外壳》,再到新世纪的热门美剧《兄弟连》《太平洋战争》,都是我心目中的经典。 看多了之后,战争电影中断手断脚,肚破肠流的血腥场面,已经很难激起我的生理反应了。

《拯救大兵瑞恩》(1998)中的登陆战曾经是尺度巅峰

但《血战钢锯岭》却让我找到了第一次看R级战争片时的震撼和惊骇。 死神在战场上游荡,高效无情地收割灵魂。一个龙套角色,前一秒钟还在说着台词,下一秒就被子弹穿透了钢盔。 你死我活的冲锋和厮杀中,一个美军战士被射成了喷血的布袋,一排日本兵被火焰点燃成串烧,匕首胡乱地扎入敌人的眼珠,人体被手雷撕成两截。有伤员拖着血肉模糊的双腿,喊着我好害怕,鲜血和泥浆混在一起,模糊了他的面容。 当然,我没有见过战争的真貌,但毫无疑问《钢锯岭》是我在银幕上所见过的尺度最凶猛的战争戏。最起码,它丝毫没有遮遮掩掩那些破碎的肢体、横流的内脏、狂涌的血浆,它最大程度地接近我们想象中的二战战场。

曾经有人讨论,为什么世界上每隔几十年就会爆发战争,是人类永远也学不会和平的重要吗? 恰恰是因为,和平年代,人们会将战争浪漫化、娱乐化,尤其是在影视游戏等娱乐高度发达的今天,许多年轻人甚至觉得上战场杀人是一件很酷的事。 而《血战钢锯岭》这样的电影让人们清醒。老天作证,战争没有丝毫美的地方,那是人与人之间,用尽一切可能的手段夺取对方生命的过程,人性中任何丑恶不堪的东西,都在战场上暴露到淋漓尽致。

就在这片血与火交织、撒旦的化身肆虐之地,道斯的战友们也震惊了,这个曾经被他们视为胆小鬼的瘦弱男孩,竟然身怀出常人难以想象更无法匹敌的勇气。 战场上,每个人都在拼命抓住一把枪,就像溺水的人的把手伸向一把稻草一样急迫。而这个手无寸铁的年轻人,却坚定无畏地穿梭在枪林弹雨中,奔向每一个“医疗兵救救我”的发声之地。 当大部队撤离,他决然戴上钢盔,再度冲向那所有人都不想多停留一秒的烈焰焦土中。他脑中唯一的念头是,上帝啊,请让我多救一个吧。

本片导演是梅尔•吉布森,他自编自导的史诗片《勇敢的心》国内影迷都非常熟悉,在奥斯卡赢得了多项大奖。 当年《勇敢的心》上映后,有影评人表示,那种幼稚的英雄主义,并不符合历史真实。我估计《血战钢锯岭》在国内公映后,也多少会招来类似的批评之声。

硬汉导演梅尔•吉布森

公平地讲,他们的批评并没有错。但《勇敢的心》也好,《血战钢锯岭》也好,它们的职能并不是亦步亦趋临摹历史(而且其实历史上的道斯比电影里牛逼多了,比传奇更传奇)。 观众需要的,是影片中那份高度纯粹的英雄主义。不管有多少戏剧加工的成分,它们确实有着让人泪流满面的力量。

当美国大兵与野兽般的日本兵厮杀的同时,真正的战争,也在道斯的灵魂中上演。 就像梅尔•吉布森另一部导演作品《耶稣受难记》中的耶稣一样,他也曾几度怀疑信仰,几度情绪失控。最终,他凭借意志守护了信仰,并赢得了人们对他信仰的尊重。 他让所有人明白,信仰不是一桩可以功利计算的生意,它是文明世界的人们赖以自我支撑的基石。就像道斯对未婚妻说的,如果我连信仰都没有了,无法想象还能怎么活着。

从实用主义的角度,如果每个反法西斯战士都能拿枪,可以杀敌和保护自己,当然能更快结束战斗,拯救更多的人。 但这样所赢得的,只是一个人人缺少信仰、对心怀信仰者毫无尊重的世界。如果世界变成了那样,和被法西斯占领,又有多大的区别呢。 道斯的信仰之战的胜利,意义不亚于钢锯岭战役的胜利,甚至不亚于二战反法西斯的胜利。 信仰是人类最强大的武器,义无反顾奔向死亡之地的勇士们,为了所爱之人的生命,为了祖国的尊严,为了人性的自由,为了身为士兵的荣誉而战,归根到底,他们都是为了一份信仰而战。

 2 ) 战争,你的名字不应该叫做煽情

对于本片,我不知道大家是否和我一样?乘兴而来,失望而去。
在观影之前,我被豆瓣热评前几的评论给煽动得激情澎湃:以为是多么了不得的战争片,多么划时代的巨作。
但真正看完以后,会发现本片也就是非常工整的战争英雄歌颂片而已。没有思考,也没有涉及到什么伟大的意义之类的。唯一能够感到的,是创作者无处不在的宣讲心态和悲天悯人的圣人情怀。
不能说这么做不对、不好,但一部影片能够让人看到的只是这个层面,只会让人觉得单调。
还有,本片的道德绑架甚是厉害:从片头的真人真事,到影评里一片的称颂声,仿佛只要是说个“不好”,提个“不同意见”,就会惹来道德质疑。但影片是影片,人物是人物,这是两码事,好吗?就好比谁拍了雷锋的电影,大家被要求冲着雷锋叔叔的面子不能批评电影本身,这不是很奇怪的事嘛?
拍的好,虚构的故事也会振聋发聩;拍得不好,真实的故事也会显得矫揉造作。我觉得本片并没有那么好,反正从电影质量本身来看,我觉得这部电影很一般——导演用力过猛,但效果却so so而已。
因为本片的煽情是很刻意的,很容易让人察觉导演的意图(导演:各位,我要煽情了哟,请备好纸巾哦),因此不会让人很投入(反正最后男主天梯降落那段的处理,我是觉得太over了)。相比而言,颇有种冯小刚导演的fu,剧情不足,音乐来补,那气场高大上的,让人都恨不得起立敬礼才好。
虽然男主的故事是源自于真实事件,但我总觉得片子还少了一些深度的思考和反思,通篇不仅常常给人“主角开挂”和“主角光环死不了”的戏剧夸张感,更重要的是,它缺少创作者对整个故事的独立思考,仿佛只要是男主角原型说什么,影片就照本宣科拍什么,以为这样就是万事大吉了。但其实这是最大的偷懒。
我很想知道真实的故事中,到底还有多少细节,男主的内心还有多少的挣扎,周围反对者的观点到底是怎样?(你以为上战场不开枪这种事可以推广到整个部队吗?)
整体而言,我觉得影片剖析的还远远不够。除了震耳欲聋的枪炮声和男主万年不变的圣母脸外,我看不到任何直击内心的东西。
或许,你可以说信仰可以让人如此纯粹,但,影片更多的是简单塑造了一个平面的楷模,而非一个立体的英雄。至少,在我看来他的各种行为虽然发生了,但仅仅只是个案,对于整个战争而言,并不具有什么太重要的意义(在他后面还有效仿者吗?)。
说白了,本片也就是美国的“主旋律”样板戏而已,that's it。

 3 ) 逆境下的信仰

信仰是人精神意义上赖以存在的基础,是我们平衡物欲的工具。大多数人选择的是符合社会主流价值的、更容易生存下来的信仰。而如果选择偏离主流的信仰,我们为了捍卫信仰所付出的努力就注定要比其他人更多一些,这条路也会坎坷崎岖。

看完Hacksaw Ridge我想起爸妈以前总叮嘱我的一句话:人不能太怪。虽然多年来一直被这么警告着,我还是选择做了一个怪人:内心深处,比起来自社会的评判标准,我更相信通过自我审视得出来的一套理论。我想,如果不是冒着枪林弹雨救了几十条人命,成为人人景仰的英雄,Desmond Doss在他人的眼里也一样只是个普通的怪人:身为一个军人宁愿蹲监狱也不肯拿枪。不了解他的人只会简单地把这个信仰误解为懦夫行为。

每个人不同的经历一定程度上造就了我们不同的信仰,各种各样的信仰又让我们成为了不同的人。Desmond小时候打架用砖头砸晕自己兄弟后仿佛接受神谕一般正好看到了墙上的十诫之一:不可杀人。长大后他对醉酒施暴的父亲举枪,虽未按下扳机,但也感受到自己戾气的可怕。这些经历让他坚定了从此绝不碰枪的信仰。经历的不同多少让我们成为彼此眼中的怪人。

Desmond严格执行自己不杀人的原则,到底要的是什么,也许他自己也无法说出个究竟。是反对暴力吗?不尽然。你也许会注意到:其实Desmond并不反对战争,并不反对他人杀人。他上战场做医疗兵虽是救人性命,但实质上也是为杀人的人服务。有段情节更能说明这点,在救援负伤的中士时,Desmond用一块布拖着中士,一边自己在前飞奔带他撤离战场,一边让他开枪射杀追上来的日本人。这有点“救命我来,杀人你去”的态度。可见他理解战争的意义,并不绝对反对杀戮。他只是自己下不了手,因为这是他自己的信仰。

说起来有趣,信仰似乎并不是理性的,有时候也没有逻辑,但正是这种不完全理性让信仰成为了我们自由意志的证明。很多时候我们坚持信仰的理由太脆弱,只是刚好够说服自己一个人而已。所以Desmond并没有成为向世界宣扬非暴力的圣人,也并不去阻止他人杀戮。“不杀”只是他给自己一个人定下的原则而已(同时也是他作为基督复临安息日会信徒的教条,但并不矛盾)。这些信念让我们成为了和别人不同的人,也让我们感受到自己是独立的个体,而不是随着社会既定程序运行的一个零件。

我们身在社会中,特别是影片中战场这样极端的环境,为了服从秩序,个人的信仰就变得难以捍卫。社会对每个人的行为有预设的期待,军营更是需要绝对服从的地方。过于纵容每个人按照自己的信仰各行其是必然导致社会运行的低效,这个道理谁都懂,不过多讨论。

但我仍相信社会既需要秩序,也需要自由和包容。我们宁愿看到那些闪耀着人性光辉却稍显离经叛道的信仰被温柔以待,而不是每个人都道貌岸然地标榜一致的道德标准,内心深处却各怀鬼胎。我也可以预料到会有一堆热血军事宅会在评论区大喊:打仗就是要冷血,纵容圣母婊大家都玩完。Desmond的不朽事迹就是给这些绝对化的论断一个响亮的耳光。他让我们看到:即使是偏离主流的个人信仰,仍然可以通过执行者的诚意和努力被主流社会认可。因为这种个人信仰和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最终目的是一样的:为了更多人的福祉以及最终的和平。

因此影片也在时刻地提醒我们不要忘了战争的目的是为了和平。作为战争片,Hacksaw Ridge所展现的战场上宛如地狱般的残酷气氛和以往战争片所渲染的紧张刺激感是风格迥异的。我相信这种写实的表现手法就是为了告诉我们:战场不是一个为了展现英雄主义而存在的有趣的地方,我们只是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被迫用战争手段来捍卫和平。正因为善良的人们秉持着这样的信念走上战场,Desmond的不杀信念才能在夹缝中最终生存下来,也让他最终有证明自己的机会。

但是坚持自己的信仰从来都不是那么可以乐观的事。影片在表现个人信仰与集体秩序的矛盾方面还是显得有些理想化。其中两个细节我个人就觉得有点过。一段是全连士兵花十分钟时间等Desmond做完周六祈祷再发动进攻。一段是在战局紧张之际Desmond却坚持让人帮他取回掉落的圣经。这两个情节固然体现了Desmond重新赢得了他人的尊重甚至反过来动摇了集体的价值观,但从实际情况来说,如果真这么做,也许会影响战局或危急他人生命。所以我觉得这两点在战争中并不是可以向个人信仰妥协的部分。而另一点比较可悲的是,前半部分Desmond可以幸免军事法庭的裁决,其实一部分也是靠了老爸老战友的关系。现实比理想还是要残酷太多,社会发展到今天这一步,并不会给偏离主流的个人信仰太多生存空间。我们应该意识到,比起Desmond,有更多人在维护自己信仰的战斗中最终消亡或者屈服,并没有熬到那个让自己来得及发声的时刻。

因此作为少数闪现了信仰光辉的个例,Desmond的故事更值得为人传颂。这样的壮举需要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勇气。对Desmond来说,信仰和纪律的斗争就已经够激烈了,生命只能远远地排在后面。所以当上尉问他你能为这场战争做什么的时候,他的回答是我已经准备好了献出生命。上尉告诉他:你的命没法帮我们打赢这场战争。 但我想说:他救回来的那些命可以。

 4 ) 看完《血战钢锯岭》你会发现你大爷永远是你大爷

昨天去看了梅尔吉布森的《血战钢锯岭》,有意思的是,我原以为这是部很low的片子,但是!看完之后简直燃爆,不得不说,梅尔吉布森宝刀未老,你大爷永远是你大爷!

其实每当看到手撕鬼子的某抗日神剧,真的好想对主人公吐槽:先生,您的血浆袋掉了,估计主人公还会诈尸起来说:“不,是群演的血浆袋”

而看完梅尔吉布森的电影后由衷的感慨:讲究!这就是专业!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本来以为所有的效果都是后期特效做出来的,其实不然,完全实拍啊!!!

听说梅导为了营造残酷的战场效果甚至炸平了澳洲一座农场,感慨能“毁坏公物”到如此的境地,执着如此也只有他了。

其实梅尔吉布森还原的就是二战中最丧心病狂的一场战役。

虽说二战题材早已没了当年的号召力,然而《血战钢锯岭》再次用强大的荷尔蒙拯救了电影市场。

也不怪梅导如此真实的大阵仗还原,因为在这场战役中,日军伤亡10万人,美军伤亡人数也高达7万人,说是人间炼狱一点不为过。

传奇的战场总有传奇的人物出现。


加菲饰演的二等兵道斯就是这样一个真实存在的英雄。他不携带任何武器上战场,却作为一位医疗兵,在到处都是敌军的地洞,堡垒和埋伏的地方,赤手空拳救下75人。

梅尔·吉布森拒绝修饰一切暴力,相反,对暴力不遗余力地展示,是他的标签。

他认为对暴力的全部还原就是和平的尊重,而这也是《血战钢锯岭》里的二等兵道斯的信仰力量。


敢肯定,假如你喜欢注重情绪刻画的叙事,直截了当的主题,以及真实零添加的风格,《钢锯岭》,绝对是你的年内大菜。

战争,因为真实,富有力量。

 5 ) 真实的道哥跟电影不同,他比电影更传奇

看完之后不敢相信,觉得好莱坞主旋律真敢吹啊……
上网一查,发现这片子居然大多数都是真的,而且历史上的戴斯蒙·道斯这人比电影更神,真英雄,也可以说是真二杆子……
道哥这人是标准红脖子,农民、拜上帝、估计投票只投共和党。他们家信的是个叫“基督复临安息日会”(Seventh-Day Aaventists, 根据‘不悔’的回帖修改)的小教会。他确实不肯用武器,但除了第六诫之外更多是因为童年阴影,他爹喝醉了差点毙了他舅舅,道哥看着老爹被警察带走,发誓绝不碰枪。



日本人偷袭珍珠港时道哥是船厂工人,确实有资格留在后方,但他还是入伍了;入伍后他确实拒绝碰枪,因为信(shen)仰(jing)被军法处置,他被定为“拒服兵役者”(conscientious objector),后来成为二战中唯一一个获得荣誉勋章的拒服兵役者。(2016-12-09编辑:勋章名字根据评论更正。)
钢锯岭的确是个400尺(一百多米)高的峭壁,美军登陆后确实在上面挂了个下船用的绳网当楼梯,电影里没演的是,那绳网是包括道哥在内的三个志愿者挂上去的。我猜他们本来想过把这段放在电影里的,所以之前拍了些道哥爬山的片段。


不过这不是最扯的,最扯的部分导演不敢拍。
当时美军攻上去后被日本人打了下去,电影里那段人海战术A过去拍得精彩,但其实太小看日本人。根据战报,日本人在山腹里构建了蜘蛛网一样的暗道和工事,放美国人上来然后立刻发动,美军其实是立足未稳、被日本人用火力拍垮的。
全军溃退后道哥不走,独自留下救人,开始无敌状态的表演。包括在火线上包扎、提血浆输血,从距离日军阵地只有不到十米的地方拖回来一个伤员。
最扯的是,他竟然在枪林弹雨里忙活了十几个小时而毫发无伤。事后还有自称狙击手的日本俘虏说在钢锯岭见过这个作死的卫生兵但每次冲他开枪子弹都会卡壳。
当时一片混乱,道哥救了多少人没人知道,他们营长要报一百,道哥自己谦虚说也就五十来个,双方最后妥协报了七十五人。
第二次攻打钢锯岭前他确实获准读经(因为是星期六,我试过理解他们那个教派非要在星期六做礼拜,结果发现自己英文其实不怎么样)。而这次美军成功拿下了钢锯岭,道哥忘了开挂、被手榴弹炸飞。也可能是星期六上班,他们教派的上帝生气了。
道哥被炸飞之后电影就算结束了,但是,在七十年前,道哥的表演还没有结束……
在被担架抬下去的路上,道哥自己滚下担架,因为发现了另一个伤员,他要把担架让给战友,然后自己走回了急救站,此时他腿上至少有十七块弹片,路上还被日军狙击手打了一枪。

不过,尽管梅尔吉布森各种打折收敛低调处理(天哪想不到我居然有一天会这么说梅尔吉布森),电影和现实的最大的不同仍(yong)然(yuan)是脸。
真实的道哥当然不是蜘蛛侠,他的画风是这样的……



不过道嫂长得还真不错,最难得的是人好:二战结束后伤兵满地走,伤残补助不高,道哥重伤后在医院进出了几年,之后一直无法全职工作,道嫂去考了护士牌养家(电影里这段是虚构的,其实两人是在教堂认识的)。

2016-12-08 补充:
关于野史中日本狙击手卡壳多少次的掰扯:

 6 ) 《血战钢锯岭》和真实历史良心拒服兵役事件的出入。

一向以写实,粗暴阳刚著称的导演梅尔吉布森,跨别十年众望所归给我们带来了肾上腺素爆炸的《血战钢锯岭》。 让电影重新离开了大量的绿背景CGI技术。扎扎实实的拍到每一个爆炸,每一条血管被割掉后的喷张。实打实的爆炸和拍摄,最真实的展现二战的人间炼狱。用传统老牌的拍摄手法,慢慢铺展的剧情,让很多有人回想起了电影战争片的黄金时代。那种久违的古典烈酒的滋味!又重新回归了! 《血战钢锯岭》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编。故事很简单,讲述了一位叫德斯蒙特多斯的士兵拒绝拿武器上战场,只救人的虔诚基督教教徒。 那么真实的德斯蒙特多斯,和梅尔吉布森镜头下的德斯蒙特多斯有多少出入呢。在搜集网上和观看过关于多斯的纪录片后,给大家罗列了重要的一些部分。

1.关于“良心拒服兵役”(conscientious objector) “良心拒服兵役者”简单点说,就是上战场不拿武器只救人的“士兵”。多斯应该算真正意义上第一位“良心拒服兵役”者。而其实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已经有位叫阿尔文约克的人就干过,拒绝拿武器,但是后来中途放弃了。 所以多斯成了第一人。之后在越战时期,曾有两位士兵也效仿,分别是托马斯贝内特和约瑟夫G小拉普安特。可惜的是他们在越战时期就牺牲了。

2.关于多斯童年阴影 多斯的童年确实有阴影,他的父亲酗酒,正好那个时期美国大萧条,整个家庭弥漫着恐怖。终于有一天多斯的爸爸和多斯的小舅舅(多斯母亲的弟弟)都喝大发了。于是多斯的爸爸拿枪差点杀了多斯的小舅舅,而这时多斯的母亲上前去阻止了(并不是多斯上前阻止的),之后多斯的母亲报了警,多斯这时候才回到家看到了后阶段发生的事情,他的爸爸被警察铐走。于是多斯决定从此不碰武器。 而电影把这幕变得戏剧化,多斯的父亲拿枪想要干他母亲...多斯上前阻止。

3.关于多斯和他老婆 多斯是虔诚的基督教徒,这是受到她母亲的感染。而在多斯年轻的时候去教会,认识了同样年轻的多罗西。于是他们因为同一信仰同一梦想走到了一起。而电影中把这幕拍成了传统的爱情相识桥段:一位士兵看上一个护士,护士爱上了血气方刚的士兵。 但是确实后来多萝西成为了一名护士,但那是多斯在战场上受伤退役以后无法工作,多萝西要养家糊口,去考了护士职称。 而多斯和多萝西婚礼,是早在多斯去服兵役前就已经举行了。也就是说多斯是结完婚办理婚礼收完了红包以后才去服兵役的。电影中多斯因为不愿携带武器而不能参加婚礼,是为了增加戏剧冲突而已。 而在现实中,他在去战场前确实有2周的探亲假,但貌似被拒绝了。最后只给了3天。

4.关于钢锯岭 大家可以看一部由伊斯特伍德导演的《硫磺岛的来信》。里面更详细的展示了日本人在这些悬崖峭壁的岛挖的盘丝洞。在钢锯岭日本人也是这么干的。所以美国人刚上岛的时候,对这些悬崖峭壁很是头疼。 于是多斯和另外两位士兵一起用货网做了一个简易的攀岩的道具。而这个道具在电影中多斯到战场时候已经有了,而且还相当的完整,但现实中,这个攀岩的道具十分的简陋。

5.关于战友 现实中和电影区别不大,战友在初期非常排斥多斯这种不拿武器的做法。觉得他装腔作势,装上帝,你谁呀你?!所以大家都嘲笑他,排挤他,而且还拿鞋子物品砸他。至于电影里他被打得满地找牙,也是为了戏剧需要。在军营里被打成这样,是要受到严重的军规处罚的。

6.关于周六不工作祷告 多斯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所以他周六真的是不工作呀,虔诚的祷告呀。起初在军营的时候就是这样。后来上战场实在没办法,只能周六也“上班”。但是上班前,他也必须祷告。这就有了电影里上战场前士兵都在等他的祷告。

7.关于法庭审判 电影中他父亲来救场。现实中当然没有了。只是多斯的父亲确实有在外场联系了教会的战争委员会,这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最后在拒绝2周探亲假后,重新给了多斯3天的探亲假。

8.关于救援日本兵? 电影中有一段是多斯在地洞了救了一位日本兵。 这一段是在纪录片里多斯的战友的描述。当然了,这位战友因为政治正确,他的用词非常小心,说得很含糊。一会说的是日本士兵威胁了多斯,一会说只是看见了某个日本兵有美国式包扎。而且多斯因为大爱嘛。等等等等。但是至于到底有没有这件事情,至今还是一个小秘密。

9.关于多斯脚踢手榴弹 这个是真的,只是不是日本兵投降扔手榴弹。而是在一个夜晚,他们经过了日本兵的一个巢穴,被突然扔过来的手榴弹吓蒙了,说时迟那时快,多斯一脚踢开。最后手榴弹在空中爆炸,炸伤了多斯的腿。之后多斯坐在原地等了5小时担架才过来,但是抬没两步,多斯发现有战友比他伤势更严重,决定把担架让给战友,自己走下去,而这时他被日本狙击手打中胳膊。再次负伤。

10.关于多斯的后来 电影后面真实镜头,是电影的一个升华。看完电影大家全体起立鼓掌。真正的反战核心就是得到世人的认同的价值观。 现实中,多斯荣获荣誉勋章,收到总统接见等等。但之后多斯的生活并不容易。他负伤太重,被认定为90%残疾。接受了将近5年半的治疗。1976年以后,完全失聪。1988年接收人工耳蜗手术才恢复听觉。

因为战争多斯失去了劳动能力,他的妻子变成了家里的劳动力,去考取了护士职称,全职工作,增加家里收入。多斯兑换了政府给的保险,买了一个四亩地的小房子。他和妻子生了一个儿子,平时在小房子的草坪里种植一些水果和蔬菜,但是最后为了全面维持生计,那块草坪拿来耕作用了。之后多斯健康允许,开始尝试做一些兼职,比如维修工,家具工等等。

1991年,多斯的妻子多萝西患上了乳腺癌,并死于一场车祸,而那次车祸正是多斯载着多萝西去医院的路上。

1993年,多斯再婚,赢取了第二任妻子,叫佛朗西斯。

2006年,多斯去世。

支持我的话还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大聪看电影

 短评

“每个人的信仰都值得尊重,这就是最真实的我们” 我操,好久没看到如此热血经典范儿的电影了!复古老派,却看得老泪纵横。继上一部导演作品《启示》后,阔别十年的梅尔·吉布森依然出手不凡!恍惚在看2016的《地心引力》《勇敢的心》《拯救大兵瑞恩》《辛德勒的名单》…(短评也得老干部一点

5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无需多做评价,最好的评价就是开篇的字幕——a true story

7分钟前
  • 梦羽灵泉
  • 力荐

打仗真不需要120帧

10分钟前
  • 汽车大师
  • 力荐

队伍配置中奶妈的重要性

15分钟前
  • 失控的小跳蛋!
  • 力荐

看完觉得吹牛啊,结果片尾出现正主时震惊了,再一查历史,真实道哥居然比电影里还开挂,真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当下好莱坞难得一见的右派电影,梅尔吉布森甩掉了神神叨叨,拿出宗教信仰和残酷战场,战争场景真实血腥,令人发指的牛逼 #这战争场景要是3D高清估计得看吐了#

20分钟前
  • davekozg
  • 推荐

没有真人真事加持,你真会觉得,梅尔·吉布森是一枚假天主之名的神棍。当真实不可思议到某一个程度,你就会觉得,它怎么可以比电影还假啊。但这么老派的关乎个人信仰的电影,傻纯真的故事,看起来还是令人动容。电影是《全金属外壳》的两段式结构,大段的平静和抗争后,突然进入手撕鬼子的地狱模式。

25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3.5 前半小时和爱情戏俗得发指,从入伍开始才走上正轨,上战场就很好看了,虽然时不时出现的槽点还是会让人出戏,但最后成功被煽到。Bromance基友的存在感和感人程度抵十个女主告诉我不是一个人。对加菲的印象也大有改观。

27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推荐

1.战争场面确实不错,子弹穿透头颅以及被炸毁的半个身子。2.感情线的设定有一种豁出去的庸俗。

28分钟前
  • frozenmoon
  • 还行

真实故事非常值得尊敬,但是这种满屏飞肠子的宗教狂热/主旋律的抗日神片风格实在不能认同。槽点多到数不过来,加菲主角光环大到可以徒手接手榴弹,队友捡回来的圣经可以直接穿越成入党申请书,日军智商战斗力全程不在线,没烧悬崖边的绳索,也不知道往下扔炸药包,啊…还有那迷之展开的感情戏…

30分钟前
  • 弥呀
  • 还行

这部电影工整的格局,宏大的场面和充沛的感情都足以让人重拾久违的心潮澎湃,尤其是战争题材才能带来的那种感动。宝刀不老的梅尔.吉普森用这份“老派”的扎实再次诠释了“勇敢的心”:真正的勇敢并非骁勇善战,而是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忘初心,坚守信仰,并秉持自己始终不会放弃的那份纯粹。

32分钟前
  • 饮歌
  • 推荐

李安想告诉我们英雄是会软弱会迷茫的平凡人,梅尔吉布森告诉我们英雄都是神一样的人。但是这部片的好处是,同样是展现人的神化,它可比手撕鬼子的剧真实多了。大概是因为真正的神从来不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常人难以企及,他只是谦卑地认为自己做的还不够。克制是最大的美德。

37分钟前
  • 李小丢
  • 力荐

青少年时期及父辈们的经历,永远是艺术家创作的源泉。看外国老一辈导演们的“老派”作品,当然有着强烈的共鸣与认同感,同时也为自己一代人由于时代的限制,在创作上的无语和失职而感伤。

38分钟前
  • 谢飞导演
  • 推荐

特别老派的热血直男片,甚至觉得叙事目的性强烈到有些直白。然而,就是好看。前半部分就是压制观众情绪,后面的战争就是帮主角和观者释放,去证明主角。战争场面太硬了,血腥可怕,看到紧张,如炼狱一般。我认同他的那些信仰?胡开尔啊!真正让人激动的,还是见证普通人创造的奇迹,因为这是真的。

41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有个印象很深的片段,首战第一晚他与战友两人坐在战壕里,战友开了一个罐头问他怎么不吃。满脸黑漆漆战灰的道斯笑着摆了摆手说:我不吃肉。多么可敬的人啊,他的信仰无法改变战争,而战争却拿他看似最普通的信仰也无可奈何。

44分钟前
  • littledepp
  • 力荐

观众纷纷表示:前一个小时简直昏昏欲睡。你看,不管是屏幕内外,大家关心的、想看的都只是流血、战争与死亡,没有人关心你的选择和信仰

45分钟前
  • 瑾朵朵
  • 力荐

这部片子最牛逼的,把钢锯岭拍成了寂静岭,把鬼子拍成了鬼。第一次被一部战争片的恐怖场面吓到,感同身受于士兵的恐惧。

46分钟前
  • 巴伐利亞酒神
  • 推荐

以我有限的观影经验,优秀的战争片不会美化战场,不会粉饰死亡,不会矮化敌人,不会无视常识,最重要的,不会宣扬战争。这个片子基本都做到了。

48分钟前
  • 咸菜帮老大
  • 推荐

枪林弹雨过,片叶不沾身。信仰没能改变战争,但也没让战争改变自己。梅尔·吉布森的宗教狂热病和个人英雄主义都让我想BB,但因为有本命在闭着眼睛也要给五星啊~(只有加菲才能这么一脸阳光的面对杀戮和暴力,五好青年的笑容太美!!!)

53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救人75命,胜造525级浮屠。

56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谁告诉我加菲猫的哥哥最后去哪了?

1小时前
  • 灰狼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