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豆

剧情片大陆1990

主演:巩俐,李保田,李纬,丛志军,金甲,牛星丽

导演:张艺谋,杨凤良

 剧照

菊豆 剧照 NO.1菊豆 剧照 NO.2菊豆 剧照 NO.3菊豆 剧照 NO.4菊豆 剧照 NO.5菊豆 剧照 NO.6菊豆 剧照 NO.13菊豆 剧照 NO.14菊豆 剧照 NO.15菊豆 剧照 NO.16菊豆 剧照 NO.17菊豆 剧照 NO.18菊豆 剧照 NO.19菊豆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04 08:34

详细剧情

  杨天青(李保田饰)的叔叔杨金山(李纬饰),是个有生理缺陷的染坊主,在折磨死两房太太后,为续香火,他又花大价钱买了个年轻漂亮的女人菊豆(巩俐饰),对其百般虐待。  年近四十而尚未娶亲的天青,对因叔叔每夜滥施淫威而痛苦哀叫的菊豆由怜生爱,两人私通,生得一子。金山喜出望外,以为己出,取名天白。但不久金山中风,半身不遂,菊豆与天青更加肆无忌惮,得知真相的金山想要报复,后却误坠染池丧命。按家族的规矩,天青要搬出染房,被迫分离的菊豆与天青只能暗地来往。  10多年后,天白长大,外人的闲言琐语使他分外仇恨生父……

 长篇影评

 1 ) 张艺谋的《菊豆》,两次杀父的杨天白对现实有何借鉴意义

张艺谋作为中国第五代导演的领军人物,获奖无数,浓厚的家国情怀使其早期的电影作品充斥着反封建、反枷锁的时代印记。尖锐的历史时代反讽主题,加之张导因摄影出身练就的敏锐的艺术气息,使其作品得以享誉国际。

中国内地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提名的一共有两部影片,均为张艺谋执导,一部是2003年的《英雄》,另一部是1991年的《菊豆》。三十年过去了,如今再看《菊豆》,我有了新的理解。

经典之所以一直流传,是因为我们总能找到不同的角度来解读。关于《菊豆》的影评有很多,多从时代背景、人物性格和电影道具使用方面的阐释,而少有人分析角色对现实生活的映射。

今天我就从杨天白这个人物进行分析,两次杀父的杨天白对我们现今的生活有哪些借鉴意义。

【图1: △ 电影《菊豆》核心演员】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影片讲述了杨家染坊中杨金山、杨天青、菊豆和杨天白四个人的悲惨命运。

菊豆是杨金山重金买回来的第三房老婆,前两任老婆都被杨金山虐待死了,菊豆也不能逃脱被性虐的命运。不堪重负的菊豆选择勾引杨金山收养的儿子杨天青,以此获得杨天青的庇佑。

杨天白是菊豆(母亲)和杨天青(哥哥)的不伦产物,也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主人公。天白的形象在影片中以三个不同的时期来呈现,分别是婴儿时期,儿童时期和少年时期。下面我就从不同的时期来分析天白的人物性格和人物意义。

一、婴儿时期:性格扭曲的开端,源自于对母亲依恋的缺失

杨天白是杨家第十四代传人,是杨家唯一的后人,取名字时,一个人说:“取上歪字咱杨家的风水可就完了!”可见封建迷信对那个时代人的影响力,取名字一事也预示着天白在家族中所要背负的压力。

青白,寓意清清白白,是对菊豆和天青不伦之恋的讽刺。杨金山刚瘫痪,菊豆和天青就明目张胆地住在了一起,而天白则被放在了二楼跟金山住一起。

婴儿时期的天白就不爱笑,天青说:“该笑的时候就笑了,看把你急的。”天青抱起天白,唱儿歌哄他。以后再也没有这样的场面存在了,只有天白还是小婴儿的时候,天青才能偷偷摸摸地做回父亲。

【图2: △ 婴儿天白不爱笑】

天白为什么不爱笑呢?影片中是为了暗示天白从婴儿时期就注定的悲惨命运,但从儿童心理发展规律上来说,是因为天白缺少对母亲的依恋。

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体系,婴儿从出生到一岁半左右,吃奶是第一大事,故称之为“口欲期”。如果这一时期剥夺了婴儿吃奶的需求,婴儿就会发展出不信任、拒绝他人,对爱和亲密关系感到恐惧等问题。

很显然,菊豆和天青只顾自己快活,把天白扔给金山,天白缺少和母亲建立连接的纽带,又不能及时享受吃奶的权力,加上金山根本没有把天白当成亲生儿子来对待,这一切都预示着天白性格的扭曲。

二、儿童时期:仇恨的种子被埋下,母爱的缺失,父亲身份的混淆,加深了天白人性的沦丧

天白快三岁了,一直不说话,天青让天白叫他爹,天白只顾自己玩,根本不理会天青。这时菊豆开始劝天青,孩子长大就好了。

天白看见菊豆和天青不伦的关系,产生了疑惑不解的表情,他心里在想什么?这就关系到了这个时期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

3—6岁,被称为前生殖器期,也叫俄狄浦斯情结期。这个时期的儿童开始有了性别意识,开始对自己的性器官感兴趣。

你会发现,处于这个阶段的儿童会把父亲或者母亲当成自己的情敌。比如,女孩会更粘爸爸(恋父情结),而男孩会更依赖妈妈(恋母情结),但是不用担心,恋父或者恋母都是这个阶段的儿童很重要的一个成长任务。

如果孩子能够在这个阶段自然、充分地理解到性别的差异,解决了自己对性别的好奇,就会对成年之后的性别认同和对异性的态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图3: △ 幼年天白看见菊豆和天青发生关系,产生疑惑】

天白一直不说话,从侧面说明了菊豆和天青作为父母的不称职,从而导致了天白缺少对母亲的依恋,更没有对父亲身份的认同。同时,金山,菊豆,天青之间的三角关系,也让天白迷惑不解,不能让他完成俄狄浦斯情结期的心理转变。

金山趁菊豆和天青不在,对天白起了杀心。当他动手时,天白下意识地喊出了一声“爹”,金山高兴地忘了要杀天白的事,还一把抱住天白,痛哭流涕。

在金山的指使下,天白冲着菊豆喊出了“娘”,喊了天青“哥”,还喊了金山“爹”。对菊豆和天青行为的不理解,迫使天白开启了自我身份的探寻之路。这或许就是天白喊金山爹的缘故。

【图4: △ 杨金山教唆天白喊菊豆“娘”,喊天青“哥”】

自从天白喊了金山爹,他就同金山一样,认同了对菊豆和天青的仇恨,电影中有两处金山教唆天白使坏的情节,从此仇恨就在天白心中埋下了种子。

第一处,菊豆早上从天青屋里出来,抬头正好碰见了站在二楼楼梯口的天白,天白很小,只穿了个肚兜,但小小的天白眼里已经产生了仇恨,他恶狠狠地盯着菊豆,想要把菊豆看穿。

【图5: △ 幼年天白对菊豆和天青产生仇恨】

第二处,天青和菊豆在屋里发生争执,天白在屋外拿石头砸门。菊豆从屋里出来看见天白砸门,但是天白没有停下,仍然在用石头砸门。菊豆扇了天白一个耳光,天白被扇了一个踉跄,此时金山在二楼唱起了小时候天青给天白唱的那首儿歌,象征着金山的胜利。

孩子的是非观念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逐渐受外部环境的影响,经过长时间的耳濡目染而缓慢形成的。

三岁大的天白不懂为什么要砸门,只是“父亲”金山让他这么做,他才去,所以当菊豆发现他的时候,他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因为他根本不知道砸门是错的。

【图6: △ 因为砸门被菊豆扇了一巴掌的幼年天白】

天白无意间把金山拉下水,看着金山在水中挣扎,天白笑出了声。教唆仇恨的人死了,第一次对命运的反抗,就这样在无意间悄悄地完成了。

金山死后,菊豆和天青在灵堂前再次发生了争执,天白全都看在眼里,但他面无表情。

儿童时期的天白本应该是依恋妈妈的,但是菊豆却只顾自己谈恋爱,忽略了对天白的爱。在菊豆的眼里,认为时间会治愈一切,孩子可以无师自通,但令她没想到的是,自己口中所说“等孩子长大了就好了”,这样的育儿态度为天白后来的性格扭曲埋下了伏笔。

三、少年时期:仇恨的种子爆发,通过杀死亲生父亲来反抗不公的命运

十一二岁的天白依旧面无表情,并且一句台词都没有。菊豆把毛笔递给天白,说“你哥给你买的新毛笔”,天白扭头就走。

菊豆和天青在废弃窑洞里幽会,被同村的人看见了,目击者到处说二人的闲话。天白拿着天青当初救菊豆的那把杀猪刀追打传谣的人,可见天白身负的巨大的舆论压力。这个年龄的孩子自尊心是何其的强烈,却被众人打击的体无完肤。

天白手受伤了,天青要给他嘬嘬,天白把对邻居的怨恨全都发泄在了天青身上。菊豆气地跟天白摊了牌,告诉他天青才是他的生父,但是天白无动于衷,天白恨的就是自己是天青的儿子。

【图7: △ 少年天白撞见菊豆和天青私会】

菊豆和天青日日压抑不能共眠,于是决定再做回夫妻,二人跑到地窖里苟且,宁可憋死也不出去。

天白到处找菊豆和天青,后来发现他们在地窖里,于是天白把菊豆背了出来。看着昏迷的菊豆口中还一直喊着“天青,天青”,天白转身回去把天青也背了出来。

至此,或许你会以为天白被泯灭的人性还有些许残留。但是,天白背天青出来并不是为了救他,而是要亲手杀死他。天白把天青扔到染布的水池里,拿起木棍毫不犹豫地砸向天青,红色绸布掉了下来,淹没了天青。

儿童时期被教唆形成的仇恨种子,终于在这一刻爆发。站在俄狄浦斯情结的角度来看,天白杀死名义上的父亲金山,是抹杀仇恨,杀死生父天青,是杀掉骨子里软弱无能的自己。

【图8: △ 少年天白把天青从地窖中背了出来,然后把天青扔进了水池里】

如果说天白第一次杀死金山是无意识的行为,那么这一次杀死自己的生身父亲天青就是对命运的彻底反抗。

天白的世界安静了。他不必再矛盾于自己是谁的儿子,因为从此他就只有一个身份——菊豆的儿子。

天白的一生注定是场悲剧,并且他无法选择。在毫无温暖的家庭中长大,矛盾和仇恨不断地撕扯着天白幼小的心灵,加之长大后外界对母亲和自己身世的非议,最终导致了天白性格的扭曲。

总结:

优秀的电影是一面镜子,投射观影者的内心,解剖观影者的潜意识。《菊豆》中的杨天白,对于我们今天最大的借鉴意义,就是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父母对孩子的重要影响。

电影中,菊豆多次对天青说,等孩子长大了就好了,在菊豆的观念里,似乎时间可以抹平一切。可事实是,童年创伤会伴随孩子的一生,有的人走出来了,不是他们原谅了某些人某些事,而是“算了”。

苏霍姆林斯基在《家长教育学》中说:

谁的童年被爱的阳光照耀着,那他就会互相创造幸福,就会对父母的言语、对他们善良的心意、对他们的劝导和赠言、对他们的温存和警告有着特殊的敏感和接受能力。

希望每个人父人母和终有一天成为父母的我们,都能够明白这个道理。

 2 ) 很中国很张艺谋很经典

影片《菊豆》是张艺谋执导的第二部电影,也是他那仪式化的影像风格得以确立的重要作品。此次,张艺谋特地将原著中的故事背景由贫下中农的家庭改为了南方小镇上



的染布作坊,从而为影像和色彩的使用提供了一个最佳的舞台。那从天而降高高挂起的染布就好像是对天青和菊豆的情感无限的束缚,这束缚不仅象征着杨金山的压迫,更是象征着封建社会伦理对人性那无情的压制。



当两人情感最终爆发时,张艺谋再一次利用红色为我们呈现出一种无比宣泄的视觉体验,高高挂起的鲜红色染布飞速泄入染池,成为了天青和菊豆激情化的视觉隐喻。



与染坊的色彩斑斓相呼应的是影片整体色调的阴冷压抑。其中一场对染坊夜景的俯拍,四周的房子黑得让人喘不过气,唯有菊豆的屋内透出一丝暖意,人物内心的欲望和环境的压抑在银幕上通过景物鲜明地呈现出来。



在影片中,染坊主杨金山是残酷封建势力的代表,然而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却不会因为他的死而终结。这一点在充满仪式感的“挡棺”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天青和菊豆一次次地被拉到在杨金山的棺材下。张艺谋用仰拍的视角将杨金山的棺材表现得巨大无比,而坐在棺材之上的正是他们的儿子天白,他同杨金山的棺材一起仿佛化作了残酷的封建世俗伦理,将天青和菊豆深深地压在脚下,同时预示着他们悲剧般的命运在天白这里得到了一代代的无情传承。

 3 ) 不得不佩服张艺谋

刚刚看完《菊豆》,张艺谋的早期作品,看完这部好像就只差《秋菊打官司》没看过了。
很高兴,又看到了一部能让我有写点儿东西的电影。
电影一开始,就感觉到是部不错的电影。李保田的农民形象,很贴切【一个有功力的男演员,整部电影看完仍然觉得他刻画角色的时候还是有点儿表面化,只是我的第一直觉】。
一开始,看到那染好的一条一条的布,红色的,黄色的。又想起张艺谋的老本行,他原来是摄影师的,觉得他对于色彩、光、影的把握确实有他的独到之处,如果他一直做摄影的话,他跟顾长卫谁更好,可能很难说,《黄土地》的摄影就是张艺谋。

其实刚看电影的时候我就想摄影不会是顾长卫吧,又给我直觉对了。

看这部电影10分钟后,就让我有了疑惑,这个电影跟《红高粱》哪个我更喜欢呢?
里边对于男女主角做爱的处理,张艺谋依然用了象征的手法。红高粱中那随风而动的高粱,《菊豆》里那急速落下的纠结的艳红的布匹。

这部电影也让我第一次感到了巩俐的美,以前从没觉得她怎么好看的。
但这部电影里她的身体所传达出来的美,我感觉到了。一个年轻的很有生命力的女子的美。
她裸露的被打伤的背,质朴的农家女衣服,无法遮掩。

用士大夫的观点,这应该算是乱伦的电影。
但我觉得这更被应该是一个歌颂人性的电影。一个自己没有生育能力的老男人,一个没什么出息的40岁从外回来的侄子,一个新买的媳妇儿。每天晚上的呻吟或喊叫让那个侄子其实每天都睡不着觉的。那个偷看他‘婶子’洗澡的孔,暴露了一个男人的欲望,对异性身体的欲望。

这部电影也让我想到了性感这个词,其实完全的裸露一点儿都不性感。那种欲遮还羞才是性感的。觉得性感更应该是包出来的。《花样年华》里身着旗袍的张曼玉是性感的。

刚开始的时候我没有想到李保田饰演的‘侄子’那样的软弱。当巩俐饰演的‘婶子’看到那个已经瘫痪的她的‘丈夫’把她的孩子扔到地上的时候对李保田说‘毁了他!毁了他!’李保田却说‘再怎么说他也是我叔啊?!’这可能说明他骨子里封建的道德观念仍根深蒂固。他跟他婶子的事刚开始更多的是纯欲望的驱动,他的道德其实也是虚伪的吧?跟自己的婶子发生关系时,怎么就没想起来那是他叔的老婆呢?在他自己的亲儿子天白不小心把那个老头弄到染布的池子里淹死后,他在菊豆说了不是她用砒霜害死以后还认为是她弄死的,说‘这是咱们两个人的事儿,你逞什么能啊?你一个妇道人家,就不怕遭报应啊?’后来还打了菊豆,这让我想起来中国很多很多的男人,没本事,软弱,急起来只会打自己的老婆。想起《绿茶》里赵薇饰演的吴芳对姜文演的陈明亮说‘反正不管怎么样,我觉得男人跟女人动手是最不道德的一件事情。’我觉得吴芳说的有道理,男人怎么能跟女人动手呢?有本事,找像陈中那样的女跆拳道冠军动手去啊?

看电影的时候,我一直在想那个儿子天白,觉得他好像象征什么吧?仍然很强势的封建传统道德。应该是这样的吧。其实他很聪明,他知道李保田饰演的天青是他亲爹,但人小经事却不少的他知道如果喊天青‘爹’的话,不仅是他遭到嘲笑还有他妈他一家人。所以尽管他早就会说话了,却在自己的母亲跟天青在一块的时候从不说话。却对那个在他未出世时对她的母亲极尽摧残的世人都承认的跟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父亲’一口一个爹。
菊豆跟天青在天青的房间行完房事之后出天青的门,衣服还没整好看到天白在眼睁睁地看着他。

两个人行房事的时候,外边一直有人往墙上扔石头,仍然是天白。

一脚把自己的亲爹天青踹得鼻出血的,还是天白。
菊豆看着自己爱的男人被自己的亲生儿子踹得鼻出血后,终于爆发了‘狗日的!杨天白,你给我听清了,天青是你亲爹!你打的是你亲爹!’但对于内心里有很强的道德观念的天白,那没有用的,换来的是他对他亲爹更冷的白眼。

在地窖发现做完爱之后因缺氧而浑身无力的母亲与‘哥哥’【尽管那个人说他的亲爹,但在天白的眼中那是给他带来背后闲话的‘哥哥’】的时候,他把母亲扛回了房间,本以为他会把地窖盖儿盖上直接让那个‘哥哥’缺氧致死。后来看到他把他也背了上来,以为会认了他爹。但是镜头给到了那个染布的池子。于是知道了他想自己结束那个给自己带来耻辱的人的命,更快的。那个‘哥哥’本来可以活的,但是自己亲生儿子一棍子打掉了他的希望也直接让他去死了。

看到这样一个儿子,心都该发凉了吧。

于是看到自己心爱男人已死+有个这么一个禽兽的儿子之后,菊豆绝望了。一把火烧了那个染坊。

OVER。

这部电影其实在中国电影里算是够厉害的了吧,对于‘乱伦’的探讨。
乱伦应该是个伪命题吧。
就好象早恋。一直觉得没有早恋的,两个人喜欢,好了,多么正常啊?哪儿有他妈的规定,你们得18岁以后或者更晚以后才能喜欢一个人。

路易•马勒的《毁灭》(又译【爱情重伤】),里边是一个英国的大臣爱上了自己的儿媳妇并在跟自己的儿媳妇做爱的时候被自己的儿子看到导致儿子因震惊不慎坠楼,妻子骂他是禽兽,之后那个情人也不见他。那部电影的结束前是那个在一个小镇隐居的男人的独白:人很容易遗世独居,我旅行,直到我找到自己的生活【I traveled,until I arrived the life of my own】。…我们坠入情网,为了找寻真爱,其他都不重要。至终无悔。

觉得就剧本本身来说,《毁灭》更有力量。

关于乱伦,也想起前两天看过的阿尔莫多瓦的《荡女基卡》【翻译成基卡就行了,不知道中国人怎么那么有才呢?加上前边两个字,是为了更加诱人吗?】。里边那个基卡的女仆【一个长得很丑,有胡子的女人】跟自己的弟弟发生关系,基卡说‘你这不是乱伦吗?’那个仆人说‘很多人都想乱伦,只是他们没胆量做罢了!’当然,说这些不是说我赞成乱伦。只是看到的一些电影让自己开始思考一些问题。

《菊豆》里的我觉得完全不是乱伦,可以说是人性的解放,只不过追究被强大的封建传统道德观念给弄得心凉到极点直至对世事绝望。
23:11:33
2009.7.14

 4 ) “儿子”其实是实体化的“规矩”

特别想说的也只有儿子这个人物了。
        从来不说话,一开口只会按照伦理喊爹妈哥,没有人教他,他是怎么学会的呢?似乎导演也并不想从一个孩子的角度去解释。或许这根本不是一个孩子。他只是传统山区里(乡下一般重“规矩”)扭曲的“规矩”下一个实体的体现。把假设先放在这里。
      如果是这样,就可以解释为什么看到金山淹死的时候,从来不笑的儿子笑了。因为“规矩”是会吃人的呀。所以天青在死前挣扎的时候,菊豆不停的喊,这个儿子也无动于衷,因为“规矩”是没有感情的。但是这又很讽刺,因为规矩本身就是建立在血亲情感上的。可是当规矩发展到一定程度,成为一种规范,而规范的尺子在外人的手里,规矩就没有感情了。此外,天青和金山都是被淹死的,看得出导演也是刻意选这个死法。这个死法就是一种慢慢窒息的过程,就好像你被周围环境的压抑到窒息。另外,给金山送葬的时候,儿子坐在棺材上就挺有意思的。因为一般儿子是走在棺材的前面,电影里这样设置也是强调“规矩高于一切”。
      而菊豆这个人物比天青年轻,脑子里被构建出来的那套“规矩”没有天青那么重,这一点从她勾引天青可以看出。所以菊豆一直提出带着孩子走,但是天青一直在拒绝。包括本来有机会可以杀死金山,天青也选择了放弃。到金山死了以后,天青顾虑孩子要继承家业就没有带孩子出去,可是他也说“日子越来越难过了”。其实他是夹在内心渴求和那套脑子里从小建立起来的观念(让孩子继承家业也是“老规矩”)之间无法呼吸了。这两个人反过来在衬托儿子的固执。而固执不也是“规矩”的特点之一吗。这两个人的结果也是可以预见的。

 5 ) 那笑声……

   我遗憾我是太晚看到这部片子了。
   因为对经典的敬畏,更因为对沉重的恐惧。
片子确实太沉重,开头土黄的色调,染坊里静默的水车,染后错落悬挂的布匹,金山严厉的神情,菊豆凄厉的喊声……,我甚至觉得我可能没有勇气看完这样压抑而沉闷的片子。但是让我震撼和寒心的是少年天白漠然的深情和意味深长的笑声。
   水池边的镜头,当坐在木桶里的金山艰难地想要帮“儿子”把狗尾草染色时,不小心跌进了水池。看着在水里挣扎的这个被自己唤作“爹”的人,年幼的天白没有恐惧没有呼救,而是在一旁那样静静看着,笑容在脸上扩散;
同样是水池边,当少年天白把生父从地窖里背出来后,毫不犹豫地扔进了水池,看着同样在水里挣扎的生父,他脸上的冷漠和冷峻一成不变,并且面无表情地举起手里的木棒,丝毫不顾及身后的母亲歇斯底里的叫声。
   这样的笑容和面孔让我在震撼之余不寒而栗。
   我无法谴责专制而残酷的金山,无法谴责有违世俗道德偷情的婶侄,甚至我们谴责周围人的风言风语和小孩对少年天白的讥讽,因为这一切,同样真实地发生在古老中国摧毁人意志的家长制环境中。但是面对一个孩子乖戾的笑容和严酷的表情,我开始感到后怕。这样畸形的家庭泯灭了人的心志,也断绝了一个孩子正常成长的最后可能。
每个人都是受害者,但每个人都在弥补自己伤痛的同时,以近乎疯狂的报复的心态伤害着周围的其他人。那笑声里透露的人性阴暗和恶毒,并非所谓的封建残余的流毒,而是隐藏在人心灵深处的那种无法示人的卑劣和残酷。
   正是这种残酷,让人心寒,甚至后怕。

 6 ) 菊豆-感受

    关于杨天白
    看过几篇影评,很多人都认为这个孩子从生下来就受到传统封建的束缚,以至于心理扭曲。但是影片中并没有介绍这个孩子是如何受到这样的“教育”的。也许作者的本意确实是想把孩子和孽放在一起,所以才生出很多奇怪的天性:小的时候不会笑,很久才会说话,爹垂死挣扎的时候他在笑,亲手了结了自己的亲爹。。。我愿意从天性的角度探讨一下杨天白。
    显然我不知道那个年代的人们是怎么和孩子交流的,但是我知道从电影来看,菊豆只和自己的孩子天白说过几句话,其中一句就是告诉他,杨天青是他爹,并且显然是在维护杨天青。
    这个孩子从小就和杨金山睡在一张床上,而自己的母亲却总是在另外一个男人的房里,杨天青也从来未曾明目的对杨天白好过。在山上他发现母亲和另外一个男人远去的时候,他知道他的母亲会因此发出笑声。所以他跑回家寻找慰藉,看到这个每天和他睡在一起的男人的时候,他称呼这个男人为爹。而后每次他发现自己的母亲从另外一个房间走出来的时候,我想他都非常憎恨那个房间的主人。
    当他听到别人说到自己的母亲如何和杨天青私通的时候,他憎恨极了,你觉得他是觉得自己丢人了么,我认为他更可能是讨厌听到类似的事情,讨厌正视他母亲爱杨天青比爱他还多的事实。事实上,我觉得菊豆确实爱杨天青更多,因为和杨天青在一起的时候,她总在快乐的笑着。
    而最后他之所以杀死杨天青,是因为他看见杨天青与自己的母亲鬼混么?不是,他见过很多次杨天青和自己的母亲鬼混,然而最后一次,他母亲在昏迷之中喊着的名字是天青而不是他-当然量变引起质变,所以一个不轻不重的导火索倒也说得过去。也许他从生下来就想得到的母亲的爱,然而一直都未曾得到。
    关于菊豆
    显然,我们都很欣赏菊豆,敢于追求自己想要的幸福。过程和结局都比她的命运要好得多。如果我生在封建社会,我只希望我是一个像她一样勇敢坚强的女人。我觉得很奇怪是为何菊豆对自己的孩子的爱比之对杨天青少之又少。在我看来,她只迷恋杨天青一个人,而又为何?
    关于杨天青
    菊豆为何那么迷恋杨天青,我想也许是因为杨天青身上有一股傻傻的,执着的思想,而同时又有一点点反叛,有一点点冲动,在那种情况下,他是菊豆唯一的希望,(顺便插一句,他最开始的“羞涩”和矛盾显然也很吸引菊豆),而后,当然我想他显然很疼菊豆。
    非常同意某位朋友的说法,杨天青的“懦弱”,造成了已有的结局。我们都愿意说如果,如果杨天青他选择带着菊豆离开,结果会是什么样子呢?杨天青他不会带着菊豆离开,在他已生的三十几年(看样子。。),他被当成下人而非亲人,寄人篱下,他是有手艺的人,然而他甘愿如此,也许也没有想过未来。也许是习惯,也许害怕孤单,也许就是觉得自己的根在这里,或者是孝心,我们不得而知,可以知道的就是,三十几年他没走,多了一个女人并且日子好过了许多,他应该也不会走。此刻的幸福,远比他企及的要多得多。走和不走,是否一念之间。
    我愿与卿分享,此刻的喜乐悲伤。

 短评

相当年我还是处男的时候 误把片名听成决斗 后来才发现原来武打片也可以这么拍

5分钟前
  • 板扎蒙古龙
  • 还行

男贵女贱,长幼尊卑,如那参差错落却规整严密的排排房顶,没有喘息的余地。乱伦而生的畸形儿,独独站在那里。早已忘了云雨之欢,只剩恐惧和威慑,卷落一抹红。就这样躺着吧,一辈子,压在我们彼此身上的不是对方,而是上下五千年。

7分钟前
  • 蔚七于
  • 力荐

拍得太漂亮:偷窥,欢合,庆生,送葬,两场死亡,大火,每场戏都那么精致;红色的染池既是冲动的情欲与生命的开始,也是压抑的怒火和死亡的降临;逆光打在巩俐身上,显得那么魅惑,于是结局看上去就更加凄凉而疯狂。

8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力荐

中国首部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的影片。张艺谋的色彩叙事着实美妙,青蓝与红色对比,隐喻新旧势力的角力。赵季平的配乐恰到好处,对情欲的侧面描写很有表现力(偷窥小洞与地窖大穴,不断下落的染布)。美中不足的是批判封建礼教之残酷虚伪的主题先行,部分人物刻画不够真实细致。(8.5/10)

10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自觉仅论艺术水平要比《活着》更高,打光、构图、色彩运用都尽善尽美,是我至今看过视觉感染力和诠释力仅次于《霸王别姬》的大陆电影。微观虐真情,宏观反封建,变大的洞,激荡罪孽的池,符号、暗线之多实使施力感难掩,但好在不止于堆砌。在不了解原著的前提下,我觉得可供解读的或是再一本书的量。

14分钟前
  • Ocap
  • 推荐

这片留给我的心理阴影胜过任何一部惊悚片和恐怖片。

17分钟前
  • 小凯撒
  • 力荐

杨金山只是瘫了,又不是哑了,完全可以把真相告诉家族的人,然后惩罚这对“奸夫淫妇”,为什么不?说到底为了他可怜的面子。

22分钟前
  • 松子
  • 推荐

构图严谨,色彩分明,配乐大气,主题鲜明,表演精湛,压抑悲愤,这才是我所熟悉的张艺谋

24分钟前
  • 日落黄沙
  • 力荐

高高挂出院墙的大红大紫明黄染布,与周围的青灰村落格格不入,形成强烈对比,那是比一枝红杏出墙来还要明晃躁动的欲望,张艺谋要不是个变态色情恐怖大师的话咋能当好这超生游击队的队长呢?激凸的菊豆,把洞堵上,两个都堵上,全堵上,那画面太美我不敢看,天白怎么看怎么不舒服,活脱一个索命的恶鬼。

25分钟前
  • 夢侠沈星丹
  • 推荐

那个时候张艺谋一定是对巩俐充满爱的。光,影,色,全部都那么美。贯穿始终的窒息般压抑,天白弑父叠印在西方的俄狄浦斯情结上

28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重看。巩俐真美~演的也好。所有男演员都没跟上她。这片也是日本人投资的。中国知名导演真的从日方借了不少力啊。SM、偷窥、乱伦、恋母、儿童杀人……确实是日本人感兴趣的。据说张导当年连看了50部变态片才拍出来。故事放在南方的染坊宅子里刚刚好,提升了美学。“躺着吧躺着吧,一辈子就这么躺着吧”

30分钟前
  • 桃子
  • 力荐

张艺谋一贯的表现中国女性的性压抑

31分钟前
  • 船长
  • 还行

里面挡棺一幕让人印象深刻,记得外公去世以后印象中就再无这种习俗了⋯⋯看得很难受,不过不得不承认里面极尽挑逗的染布颜色、被封建枷锁禁锢到变态的人性,还是绘声绘色。太苦逼了。

35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白鹿原,大红灯笼,红高粱,大鸿米店,那个被祖训和道德压抑的年代,干柴碰上烈火,总是燃烧的旺盛,熄灭的迅速。那时候的第五代在强烈的色差下释放者同样压抑多年的心境。而后多年,不见经典。老谋子似乎总是在男主的身上解放自己的荷尔蒙,就像伍迪艾伦,渡边淳一,洪尚秀一样影射,而今,雄风不再

40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推荐

这是大红灯笼的前型,是老谋子那几年真认真起来的作品。历史时空里有许多他们这样的年轻人,从世俗的逼压的中探出头来,又被打下去。

45分钟前
  • bird
  • 力荐

这部电影的年纪居然比我还要大了。当初mark想看应该是因为看到了刘恒的原著改编。还没有读过小说,所以不知道原著写得怎么样,至于电影 我只能说由于年份过久,现代的思维方式已经对于乱伦媾和的故事有了更多新冲击,所以电影里故事和人物冲突难免有点太单薄了。都说这部电影在讲性压抑,我觉得更像在说性自由。

49分钟前
  • 曼靑
  • 较差

大屋几架赤黄,染坊一匹飞红,挡棺二人缟素,孽障一身煞黑

54分钟前
  • 丁一
  • 还行

婶侄恋算什么乱伦,父权制下经不起推敲的强买婚姻才是乱伦。意象浓烈大胆,张艺谋最具生命力的电影之一,也是他最惨烈最绝望的电影,没有之一。原来张艺谋才是国产意象开车鼻祖。

55分钟前
  • 水猫
  • 力荐

太棒了,中国文化的进化是性压抑历史的解放。巩俐的女性性解放诉求,李保田的愚孝与反抗,叔叔在传宗接代压力下的心理变态,儿子在颠倒伦常迷宫中的迷失。大染坊红色染布象征性欲和死亡,木轮、倒桩机象征性爱,在芦苇地中野合与《红高粱》的高粱地悦乐相对。张艺谋版的《白夜行》。

57分钟前
  • 非想
  • 推荐

1.残存的封建主义是暗蓝色的屋子;2.蓝天白云本是一线希望却反倒成了错位悲剧的开始;3.对性的欲望使人勇敢,对世俗的恐惧使人不敢出走,性欲再强,却还是在封建禁锢中。

1小时前
  • 有心打扰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