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翻罗诉韦德案

记录片美国2018

主演:鲁斯·巴德·金斯伯格,格洛丽亚·斯泰纳姆,Donna Howard,John Seago,Brigitte Amiri,Troy Newman,Colleen McNicholas,Linda Greenhouse,Tom Davis,Faye Wattleton,Eleanor Holmes Norton,Tanya Melich,Curtis Boyd,Carol Tobias,Sarah Weddington,Sam Lee,Randall Balmer,Samuel Alito,Harry A.

导演:里奇·斯坦恩,安妮·桑德博格

播放地址

 剧照

推翻罗诉韦德案 剧照 NO.1推翻罗诉韦德案 剧照 NO.2推翻罗诉韦德案 剧照 NO.3推翻罗诉韦德案 剧照 NO.4推翻罗诉韦德案 剧照 NO.5推翻罗诉韦德案 剧照 NO.6推翻罗诉韦德案 剧照 NO.13推翻罗诉韦德案 剧照 NO.14推翻罗诉韦德案 剧照 NO.15推翻罗诉韦德案 剧照 NO.16推翻罗诉韦德案 剧照 NO.17推翻罗诉韦德案 剧照 NO.18推翻罗诉韦德案 剧照 NO.19推翻罗诉韦德案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14 04:34

详细剧情

  《Reversing Roe》讲的是美国著名罗诉韦德案。“罗诉韦德案例”给了美国妇女堕胎权,等于承认美国堕胎的合法化。

 长篇影评

 1 ) Notes

In just a few moments, we are going to vote on a bill that has deeply and profoundly divided us. Separating us by political party, by gender, by life experience, by what our religious beliefs bind us to. We all believe in the beauty and the wonder that is human life. But I also believe that women already here are beautiful. And that they deserve to live. They deserve to determine the direction of their lives. They deserve to be recognized as full people, fully capable of making difficult decisions with the help of their family, their doctor and their God. No woman should be judged by someone else, someone who believes they would have made a different decision. No woman should be judged by someone else, because these decisions are never ever easy. They're not made casually or quickly. And those of us in the Senate should refuse to make this decision casually or quickly. Because the fight for the future of Texas is just beginning. There has to be some tie between the benefit and the burden, doesn't there?

 2 ) SHAME SHAME SHAME

气愤,气愤,还是气愤。

一个如此显而易见的道理,却被政客置若罔闻地拿来作为拉选票的手段。明明应该抚慰众生的宗教,却被用作杀人不见血的工具,却又打着最伟光正的名义。令人作呕。

这就是一个号称民主独立,号称美利坚精神的时代倒退。原以为是跟自己无关的一个新闻,原以为不过是远在世界另一端的一个新闻,却看得我气愤无比,愤怒的泪水夺眶而出,恨不得自己也身在现场可以怒吼一二。这样的悲剧,大概全世界的女性都能够对此感同身受。太过于艰难了。

无论你说多少道理,他们都不会听的。无论你摆事实讲道理说了多少这个法条对于女性的伤害,他们也不会听的。因为他们根本不是来讲道理的,只是来拉选票谋利益的。对牛弹琴。

他们无数次说起自己的立场是pro life,仿佛多么的正义和伟大。可难道只有腹中婴儿才是生命,十月怀胎并且要对孩子付出一生的女性的生命就是nothing?那些丑恶的道貌岸然的嘴脸口口声声说着悲天悯人,实在忍不住会想,如果他们的妻女姐妹遭遇不幸遇人不淑,他们也会满口正义地劝说着自己的家人把孩子生下来,无数次地想起自己的悲剧一辈子深陷其中无法自拔吗???

我的泪水全都献给了那位女议员。她不卑不亢,做好了一切准备,穿着运动鞋,插着导尿管,只为了从早到晚不停歇不喝水不去洗手间,为了其他女性努力奋战到最后一刻,无论结果。

什么历史书上学过的三权分立,什么大法官制度,什么法律……说到最后也不过是利益二字。想起一段脱口秀里说,这些人竭尽全力发誓要呵护这些Unborn babies, 如此地珍惜在意这些小生命们……until they are born. 一旦生出来之后,这些人就消失了,仿佛也不再care所谓的生命。哦不,可能等到这些小生命们可以服兵役了,那就是他们下次出现的时候。

多么可笑和荒诞。SHAME, SHAME, SHAME.

 3 ) 影评

2022年6月24日,美国最高法院裁决推翻《罗诉韦德案》,这个结局似乎能从这部拍摄于2018年的纪录片里就能够窥见一二。随着保守党势力越来越强大,禁止堕胎权被赋予了越来越浓厚的政治意味;而《罗诉韦德案》被推翻的最直接原因,似乎最高法院新任法官的任命致使法庭倾向的改变。不仅是《罗诉韦德》被推翻,能够提供堕胎服务的医生和诊所的数量也在急剧减少,医疗资源的稀缺、社会施加的压力使得美国女性通过合法、安全的途径堕胎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不仅如此,这一切也干扰着女性做出独立判断的能力,承受了额外的身心负担。

堕胎权的支持者(亲选择派)或是认为堕胎权是私人的事情(女性与她的医生之间的事情,而不是政府的事情),或是侧重于女性拥有与男性一样的选择权(RBG),身体完整权和平等权是自由意志的核心,堕胎是关于平等、生命和谁能做出重要的决定。事实上,即便是在《罗诉韦德案》被判决之前,堕胎的现象一直存在,而在其被推翻之后,也仍将存在;但是这一案例为女性,尤其是贫困女性,谋得了获取更安全、廉价的堕胎方式的可能性。

堕胎权的反对者(新生命派)则立足于堕胎相当于谋杀生命,以此反对堕胎合法化;他们也强调所谓的家庭价值观,将堕胎视作对于家庭的破坏。里根、老布什、小布什、特朗普,这几任总统均为了赢得福音派信徒的选票而支持新生命派,直接体现在了对于最高法院法官的任命上;实际上,共和党曾经也是一个支持自由选择的党派,同时并非所有的神职人员都反对堕胎(神职人员怀孕咨询处就是最好的例子)。

《罗诉韦德案》裁决后不断遭受的挑战以及被推翻都证明了女性主义的处境不容乐观。本人坚决支持堕胎权,基于如下理由:1)女性拥有对自己的身体的支配权;2)意外怀孕及其后果对于女性的人生是毁灭性的;3)如果怀有患有先天性疾病的胎儿,是否将其生下来的选择权应该交给母亲,因为她才是需要承担起照料胎儿未来人生的人。生育对于女性而言是一件成本极高的事情,需要考虑到对于身体损伤和事业规划的影响,而在未来对于孩子的抚养,母亲至少花费与父亲同等的精力,因此即便是从这个角度来看,是否孕育孩子这件事也完全应该由女性自己来决定。反对堕胎在我看来是一个有指手画脚之嫌的运动,因为参与者无法负担或是参与女性以及其未来子女的生活,却试图干涉当事人自己做出的选择,这就是一种“对所有他者的强行统治”,是一种对于女性的压迫,丧失了与他人共情的基本人性。

20220703写影评,20220628-0630三天看完

 4 ) 无尽的妥协与缠斗:堕胎权与美国民主政治;一些笔记与随想

广袤的北亚美利加大陆上,生活着一群白皮肤、高鼻梁、深眼窝的人类部落,他们的祖先从野蛮人手里重金买下这片土地的拥有权后,开荒垦田,牧养牲畜,世代繁衍。北美炽热的阳光时常把人们的脖颈晒变了颜色,所以这些白皮肤的人也被访客们亲切地称为“红脖子”。这里的人们很少聚村相邻而居,大多是独家独户打理自己的农场,自扫门前雪,鸡犬之声不相闻。他们生活恬淡,与世无争,常日里劳作、吃饭、睡觉之外,也便只有两件大事:造人和信上帝。偶尔往镇上赶集,与熟人好友谈笑风生,便是快意乐哉。他们也听闻过八百里外大城市的故事,对那里世风不正的社会时常摇头叹息。这里的孩子们受到父母的精心保护,从小不与外面奇怪的人接触,只有到大城市冒险求学时,才亲眼见得他们国家里还有黑皮肤的人,好不惊叹。回到家里,爸爸妈妈给他们讲祖先的传奇故事,才知道很多人家原来也有黑人,本来兢兢业业为祖先们打理农场,可是后来受不了诱惑,大部分都逃往了拥挤的大城市。全家人不禁叹息,怀念原来的那种生活。

作为上帝的子民,他们追求一生与神相伴,憧憬死后得道升天。神无处不在,尤其是男女的婚姻,这是丈夫、妻子与上帝之间神圣的三角关系,牢固不破。

如果有幸得到子嗣,那无疑是上帝的馈赠。人是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所造,每个生命的诞生都光荣神圣,不仅从形成于母亲腹中开始,甚至形成之前,从无到有,一生的命运都有全知全能的神的安排。

“耶和华的话临到我说,

我未将你造在腹中,我已晓得你。

你未出母胎,我已分别你为圣。

我已派你作列国的先知。”

“我在母腹中,你已覆庇我。

我要称谢你,因我受造,奇妙可畏。你的作为奇妙,这是我心深知道的。

我在暗中受造,在地的深处被联络。那时,我的形体并不向你隐藏。

我未成形的体质,你的眼早已看见了。你所定的日子,我尚未度一日,你都写在你的册上了。”

可是,这样美好和谐的生活安排,却在1972年,被美国最高法院的一个裁决打破了。这个裁决宣称,美国宪法赋予了女人堕胎的权利,各州禁止堕胎的法律是违宪的。

红脖子百姓们大感震惊,奔走相告。把腹中的胎儿故意堕掉?! 这不是杀人吗?!还有比这更渎神的事吗!?他们不满,他们发誓要报仇,要行动起来推翻这个裁决,捍卫他们的道德准则。他们每一天都不忘这个使命。

直到四十九年五个月零两天后,他们终于实现了这个目标。

----------

《推翻罗诉韦德案》是一部美国保守派复仇记,看完这部片,我被里面反堕胎保守派的那种坚定的语气、痴狂的态度吓了个不轻。看完这部2018年的片子,也让人不禁相信,罗诉韦德案被推翻,确乎只是个时间问题。

美国社会在堕胎权上一直没有共识,罗案宣判时如此(调查中大约一半以上美国人反对堕胎合法化),堕胎权确立后五十年,公共意见的分歧和对立也并未有明显改观,甚至进一步随党派立场两极化了。

堕胎权议题的政治化

罗案作为一个司法能动主义的法院立法行为,是否在法理上足够有凭有据,在政治上明智妥当,是加剧社会分化的导火索,还是政治极化的牺牲品?这是美国学者争论不休的问题。

众所周知的是,罗案之后,堕胎问题前所未有地成为了美国两党斗争的主要阵地之一,尤其是共和党保守派,把反堕胎变成了他们政治攻势的旗帜。

特别是片中提到的两个人,福音派牧师Jerry Falwell和共和党政治组织领导人Paul Weyrich,在把反堕胎变成共和党核心政治议题上,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事实上,近年在美国反堕胎运动中扮演中坚力量的福音派教众Evangelical,在罗案之前,并不是两党选举政治中有重大影响力的、有组织的选民群体。那时候他们甚至对参与政治生活都不太有热情,可能更关心的是死后上天堂的宗教命运问题。那时候福音派甚至对堕胎也没有现在这种激烈、有组织的反对态度。

但是在强烈反对堕胎的Falwell的游走组织下,也是在白人福音教派团体在去种族隔离大趋势中受挫情绪的驱使下,福音派教徒逐渐把堕胎问题当成他们对现实政治不满的宣泄焦点,开始积极介入现实政治运动。

罗案几年后的70年代末,共和党政治活动策略家Weyrich也注意到了福音派的政治动态变化,他立刻察觉到,这个本来跟共和党天主教选民群体心存芥蒂的宗教群体,很可能可以在反堕胎问题上形成合力,扩大共和党选民基础,形成一种所谓”道德多数派“。于是他与Falwell一拍即合,积极游说共和党高层,最终将反对堕胎加进了党派选举议题核心清单中。

当罗纳德·里根凭借这个所谓”道德多数派“的选民新联合力量在1980年选举大获全胜后,反堕胎议题便被共和党在两党斗争中的政治化而无限放大为割裂社会的重大争议,一发不可收拾。

共和党政客原来并没有把支持还是反对堕胎当成多么要紧的选举议题。罗案时代,不少共和党政客是支持堕胎合法化的。可是在Weyrich推动的共和党与反堕胎捆绑策略的影响下,很多共和党政客开始意识到堕胎是个不得不站队的要命问题。片中展现的里根、老布什、特朗普都是非常鲜明的例子。里根在当加州州长时,签署了当时最自由的堕胎合法化法案。老布什长期对堕胎采取宽容态度。特朗普作为不信教的纽约商人,在当电视明星的年月里,一直就支持堕胎权。可是,当这三人成为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时,在自己的态度和赢得保守派选民选票上的二选一问题上,都明白无误地放弃前者,转向后者。这个过程中,为了党派胜利而放弃个人道德原则的,也不仅是政客。影片中,福音教派为众所周知毫无宗教道德可言的特朗普献上关键政治背书的那一幕,也成了美国政治最讽刺的一幕。

经过里根和老布什两个总统任期对最高法院的改组后,保守团体在1992年Casey v Planned Parenthood一案中看到了推翻罗案的契机。可是凯西案最终却以5:4的惊险结果和一种妥协模糊的态度支持了罗案确立的堕胎权:提出了”不当负担“的限制反堕胎立法的标准,但又放宽了规制堕胎的期限。保守派功亏一篑。

经过克林顿时期的法院重组,反堕胎团体意识到想要在最高法院的正面战场取胜没有那么容易。除了全国性的联邦政治舞台,他们还在州一级的政治角斗中看到了挑战罗案的迂回策略。

实际上,本次多布斯案主笔推翻罗案的法官Sameul Alito,早在他八十年代任职司法部期间,就向里根政府建言过在州一级迂回挑战罗案的策略。Alito认为正面上完全推翻罗案似乎影响过于巨大,但如果可以在各州渐进地制定限制堕胎的法案或规定,则不啻为一种”明显合理又合法“的方式去瓦解罗案堕胎权的基础。

由于美国政治两极化也是民主党控制大城市和共和党控制广大农村地区的分化,近年来共和党在中部广大的农村地区为主的州取得了明显优势。

片中经常提到的一个时间节点是2010年或2012年,那是奥巴马民主党在国会中占据上风的时期,但也是共和党在州一级立法系统中刮起一股”红色风暴“的年份。2010年11月中期选举期间,在共和党的精心运作下,他们从控制14个州议会,一跃变为控制25个州议会,民主党则从27个下降到16个。随后反堕胎保守派便利用这个契机,开始在州一级对堕胎权发起了空前的限制运动。各种五花八门的规定,打着医学或伦理的旗号,实际上就是要达到阻挠妇女堕胎的效果,诸如片中所示的要向妇女展示胎儿影像,还有各种冷静期、强制咨询流程等等,都是力图在最后一刻瓦解妇女堕胎的意志。有统计指出,在罗案后50年时间里,各州出台的大约1380条限制堕胎的规定,其中46%,近乎一半都是在2011年后制定。2010年的共和党红色风暴影响深远,反堕胎势力步步为营,罗案堕胎权千疮百孔,这样的形势就构成了今天多布斯案挑战的基础。

历史的偶然背后往往是必然,特朗普当选、金斯伯格法官不巧去世都是偶然性事件,但保守派五十年如一日对堕胎权的攻击,最终让罗案裁决在一波又一波地挑战浪潮下轰然倒下。

回顾罗案被推翻的历程,我们明显感到的是美国社会在这个议题上缺乏共识,同时堕胎议题的分歧又不幸被两党政治两极化潮流所无限放大。

堕胎权的含义

我不禁想追问一下,堕胎权 在美国社会的背景下到底意味着什么,为什么很难被贯彻一种法律保护的权利?

这次Alito法官的多数意见,强调的是一个堂而皇之,很难被反驳的观点,就是堕胎权在美国宪法传统中缺乏根据。而最高法院作为宪法的阐释者和捍卫者,自然不能支持这种权利作为一种联邦宪法权利。

堕胎行为的复杂性质,决定了堕胎权利的模糊地位。

1

堕胎这种行为,在现代医学技术充分发展以前,几乎是一种女性的自我伤害的行为。无论是故意扰动身体,或是服用作用不明的药物,还是实施侵入操作,无疑都有对女性自身健康的巨大伤害风险。越到后期越是如此。差不多直到二十世纪中叶,堕胎的安全性才有了比较明显的保障。

如果一种行为是对人身体的伤害,自然很难说是一种权利。

使堕胎成为一种权利,这也是女性运动在二十世纪初才开始提出的概念。堕胎权无疑是得益于现代医学发展的现代权利。这就好比说,现在我们还谈不上有什么长生不老权,因为技术还达不到。

但不可否认,女性堕胎权的争取历程中,一开始主要是抗争对堕胎的法律禁止,追求堕胎去罪化,这是因为堕胎权很大程度上也被认为是一种尊重女性身体自主的权利。自主权绝不是什么新发明的权利,而是人的自然道德尊严的要素。

可是堕胎似乎又不那么完全是个体”自主“领域的问题:让人心头一紧的堕胎手术绝大情况下是需要他人实施完成的。这就让堕胎与避孕有了不小区别,Griswold案把避孕作为隐私权,但堕胎手术就很难说是家庭内部的隐私行为了。同时,服药堕胎和手术堕胎似乎因此也有了性质上的区别。此外,堕胎的动机--无特殊理由、性别选择、疾病缺陷--似乎也对堕胎的道德性质有很大影响,这又可以衍生出很多伦理讨论。

2

堕胎权高度依赖医疗技术的性质决定了进步派想把堕胎权变为现代福利权利的一部分。而福利权无疑要求政府的介入和平等的保障。

于是,堕胎权又变成了在多大程度上要有纳税人出钱、政府买单的问题。片中共和党人以此为借口,停止政府对实施堕胎医疗机构的拨款支持。但专业人士也指出,目前在大多数情况下,堕胎手术实际上并没有(联邦)公共资金的介入,共和党只是夸大其词、大做文章罢了。

但明显,进步派似乎就是向将堕胎权发展为所有女性都能平等享有的医疗权利这个方向发展的。所以在多布斯案中的三名自由派法官异议中就说,推翻了罗案的宪法堕胎权,实际上最大受害者将是有堕胎需要的低收入女性群体,可以预见这会造成多少人伦和健康悲剧,这违背了十四修正案平等保护的原则(当然前提还是堕胎是宪法 权利)。堕胎权因此又与社会正义和平等准则息息相关。

但也因如此,作为医疗福利权利的堕胎权在美国这个特殊的意识形态环境中又尤其容易受到质疑。

美国宪法的”权利法案“中,绝大多数权利都是要求(联邦)政府”不作为“,也就是不干涉公民的自主行为。可以说美国的权利传统是倾向于小政府、大社会的Libertarian理念。要求政府积极作为,保证这个、那个权利,几乎都是二十世纪进步主义和罗斯福新政后的新发展,同时也受到传统自由派的持续攻击。在这个意义上,作为公共医疗福利的堕胎权就明显是主张小政府的共和党一派的靶子。

可是实际上,在联邦层面,堕胎权根本还没有到医疗福利权的讨论范围。现在堕胎连去罪化都做不到。但在将来的美国社会发展中,这也可能成为聚焦的问题所在。

3

堕胎权最终离不开核心的道德争议,也就是在人们心中引发是对是错、是好是坏的强烈道德感受的问题,进而引发的是社会观念、社会认同的争议。

换个角度看,保守派为什么对罗案那么敏感、愤怒?除了终止胎儿生命这个核心争议外,其实也有很大程度的社会规范之争。堕胎权被确立为宪法权,不仅影响法律层面的操作,也是社会文化的一种变革。而道德保守派感到冒犯和侵害,很大程度上或许就是因为感到被政府、被社会中的其他成员强加了一种自己完全反对的道德规范,感到一种以宪法的气势压过来强迫承认堕胎正确的道德压力。

保守派从宗教,也从胎儿生物性生命权的角度,都真诚地强烈反对堕胎,认为这是绝对错误的。而罗案却带来要承认堕胎是正确的压力 -- 自己身边的堕胎行为无法制止、堕胎诊所的大量出现--这都是不可否认的刺激。

于是,堕胎权之争,难免就变成了社会公共道德规范话语权的争论,可以说又变成了某种意气之争。

无尽的妥协与缠斗

在这多个层面的堕胎权争议中,罗案最终被推翻了。堕胎权失去联邦宪法权地位这样一种历史的反动,深层的原因还是在美国民主政治的逻辑中。

不可侵害的个人权利与经常变动的多数意志之间的矛盾在民主政治中是不可摆脱的核心张力。

宪法通过规定对个体权利的保护,往往就是为了应对多数意志的不确定性,为了抵制”多数的暴政“。民主多数的暴政在联邦、州一级、和地方层面都是不可避免的时常发生

但如果没有民主民意的支撑,法律的规定最终也很难得到落实。

这一点可以通过比较1954布朗案和罗案的不同命运看出。

布朗案也是通过司法能动主义去终结种族隔离,在当时也是巨大的争议,不用说数量巨大的白人至上种族主义分子,就是阿伦特这样的有独立想法的知识分子也对其颇有微词。可是事到如今,已经很难想象美国社会会有对布朗案的挑战了。原因就在于布朗案是黑人民权运动浪潮的一环,民权运动是行政、立法、司法、州与联邦多个层面一同进行的大联动,不仅是法律的变化,也是美国社会结构和社会文化的深刻变革。最终是因为美国社会达成了对种族平等的更有力的共识,布朗案有争议的宪法裁决才能够稳固落实下来。

美国黑人的种族平等权利也远不是一帆风顺,线性进步的。就算有了南北战争,有了十三、十四、十五宪法修正案对种族平等的规定,由于美国社会中强大的种族歧视力量,纸面上的黑人平等宪法权也顶不住社会各个局部的”多数暴政“的反动,因此也才有了Plessy案虚伪的”分开但平等“的种族隔离原则,以及Jim Crow种族歧视法律的大行其道。所以,权利的落实,离不开社会文化、社会权力机构、社会观念变迁等多方面的支撑。

因此,罗案的推翻和美国女性堕胎权的挫折,也可以比照美国种族平等权的曲折历史加以理解。没有对堕胎议题的共识,女性堕胎权始终将会持续斗争、妥协的对象。

我们可以看到,就算是罗案的裁决本身,也很难说有力保障了以上多个层面的堕胎权。最终在保守派精心谋划的复仇反攻下,不断退让以至瓦解。这都是在民主政治角力制度下,缺乏社会共识的必然结果。

同时,保守派并没有因为罗案的裁决就完全失去了诉求机会,也没有因为推翻罗案就完全得到了诉求的满足。

堕胎从来没有完全自由过,堕胎也绝不可能被完全封禁。关于堕胎权的争论和争夺,始终是以不同形式的妥协存在于美国社会生活中。而妥协就是宪法民主体制的标志之一。

罗案的推翻是美国女性堕胎权的重挫,未来的一段时间里,美国很多地区的女性堕胎将受到更严厉的限制和查禁,受影响最大的则是这些地区的低收入女性群体,也就经常是少数族裔女性,还有很多遭受性暴力的女性。这些地区的富裕女性仍然可以较为自由地购买药物以及前往其他地区进行堕胎。而加州和康涅狄格州将可能出台协助外州女性来堕胎的法律。多数派大法官Kavanaugh就说,罗案的推翻并不会危及女性自由离开本州到其他地方寻求堕胎的自由。但这也是抛开实际的托词。密苏里州的共和党人甚至就在准备立法惩戒”协助“女性到外州堕胎的行为。而德克萨斯州和路易斯安那州也有可能会对从外州获得堕胎药物进行限制。可以看出,废除了联邦宪法权的地位后,女性堕胎权将在州一级民主共和两党的缠斗妥协中持续其不确定的命运。

在全国联邦层面,堕胎权是否还有夺回失地的前景呢?短期内,九人法院的保守派将会保持多数,这就涉及民主党政府是否会推动法院大改组的可能。可是最高法院的人数是由立法机构决定的,缺少参议院的多数席位,民主党也不可能做到。与此同时,要想从联邦立法层面推动堕胎权议程,民主党需要在未来选举中保持众议院多数席位,同时还需要在参议院夺得60以上的席位。因为filibuster(阻挠议事规则)的存在,像堕胎权这种共和党强烈反对的议程,肯定会有少数参议员出来抵制阻挠,因此立法在参议院的通过就不仅需要50票简单多数,而是需要60票。而在联邦制度下,中西部大量的农业州很有希望选出很多民主党全国参议员。联邦层面恢复对堕胎权的保护,前景无疑是黯淡的。

不要施加残酷

看完整部纪录片,最让人胆寒的无疑是宗教保守派的那种狂热、顽固、不妥协、不择手段ruthless的反堕胎态度。这种态度的极端表现就是针对堕胎诊所、堕胎医生的残酷暴力行为。狂热、不妥协的态度往往就是人类自由最大威胁,因为他们将为了目标不择手段,甚至诉诸暴力。而顽固不宽容的态度,也总是造成对人类苦难suffering的无视,尤其是打着宗教的旗号。

政治哲学家Judith Shklar在其理论中就将遏制残酷cruelty视为自由理论的首要任务。

"把残酷【在世俗生活中】摆在第一位也就是要取消启示宗教所理解的原罪观念。原罪是指对神圣统治的违犯和对上帝的冒犯;骄傲--拒绝上帝--因此必然总是最严重的恶,它还会衍生出其他的恶。但是,残酷--故意地对一个弱者施加生理痛苦以造成煎熬和恐惧 -- 则完全是对一个 世间生灵creature 的侵害。当残酷被标明为最大的恶,它完全是内在于自身和出于自身被判断的,而不是因为拒绝上帝或拒绝另外的更高层面的规则。这是从尘世间内在做出的判断,而残酷也是在这个世界内作为我们日常私人生活和公共实践的一部分发生的。通过把残酷无条件地摆在第一位,不让任何高于我们的东西来托词或原谅残酷的行为,我们也就阻断了任何诉诸超越现实性秩序的理由。.....把残酷摆在第一位,并不仅仅是出于宗教怀疑主义,更其是源于认识到那些有信仰之人与无信仰之人在残酷行为上是没有区别的,以及认识到马基雅维利【的观点,即在政治必要时可以作恶】在他的作品出现之前就大行其道了。把残酷放在第一位因此也就不仅是与宗教不同,也是与常态政治相区别。” (Ordniary Vices, 8-9)

也就是说,只有不懈地去防止残酷,才能摆脱以往神权政治以上帝的名义造成世间苦难的可怕局面,也是摆脱以往“现实主义”政治逻辑为恶行辩护 -- 为了好的结果可以不择手段 --的所谓“常态”政治逻辑。

按照Shklar的观点,我们或许可以对宗教保守派说,你们对胎儿生命的重视是有道理的,但也不能因此就无视怀孕女性的自主、尊严与福祉。如果一个女性对自己身体的决定触怒了神灵的话,那就让神灵在另一个世界做出裁决吧。在我们不完美的尘世生活中,我们首要注意的是不要主动对另一个生灵施加残酷与痛苦。

 5 ) 支持和反对堕胎没有一句话那么简单

我一直认为,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不同的角度会产生不同的判断,那些大声嘶吼的不一定正确,那些沉默的很多时候却是有道理。

我是坚定的支持 #女性拥有自主决定是否生下腹中婴儿的权利#

首先:每一个人的身体都是自己的,自己拥有控制自己身体的权利,如何除自己之外的人干预我,这是最基本的个人权利。 女权主义其实只是其中的一个分支而已,女权既是平权。

只不过在很多时候,把支持堕胎和支持女权主义关联起来了。

堕胎是具有可理解的原因的:

1 很多怀孕的现象是因为意外怀孕,那么生子会影响个人的人生乃至生命过程。对于贫民窟的妇女来说,一个怀孕,甚至都没有到出生那一步可能对整个的家庭都是毁灭的,因为没有能力去养活其他家庭成员。 对于一个高中生,意外中标的情况也会有发生,那么这样的意外怀孕直接会毁了这个人的人生。

2 胎儿的先天性疾病问题,为什么现在要做做唐氏筛查,为什么要查遗传性疾病。因为胎儿在腹中的时候,很有可能就已经存在着可以知道疾病的情况,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这个婴儿的出生,不会给任何人,包括婴儿自己带来任何好处。留下的全部是痛苦。

3 几种极端情况下怀孕:因为被强奸怀孕,这种情况其实在西方,特别是南美出现的很多。这样婴儿不仅仅给女性带来痛苦,而且胎儿的未来根本没有保全。 还多女性存在本身的疾病,或者身体情况,根本不具备条件生育,生育对她们来说有生命的危险。

4 不仅仅要支持堕胎,而且要提供官方,有保障的堕胎条件。 晾衣架---这是地下黑诊所最常见的堕胎工具,在没有消毒,没有防护,没有任何的保障的情况下,堕胎本身就是一种高风险的行为。所以说不仅仅说要支持堕胎,而且要支持健康的堕胎。

为什么有很多人反对堕胎:

1 宗教原因 我无意批判任何宗教,但是宗教很多时候会给人设置教条,告诉你只能这样做,告诉你不能那样做。因为这样的话,宗教的权威性就显示出来了。而且他们会有一堆的书籍和一群的人对这个书籍仔细的研究,仔细的诠释。 宗教习惯性的用教义约束控制人,而反对堕胎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完美把万物由主创造,生命神圣不可侵犯。所以堕胎刚刚好和宗教教义完全的抵触了。 另外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 宗教认为,人的生死是神控制,人自己是不能管生,而且也不能管死的。这也就是为什么自杀在基督教里面不能叫教会墓地的原因。

但是人是自由的,人本身和万物并无区别,为什么需要一个宗教告诉我说:你很神奇,你是我的,你必须听我的。

2 继续宗教的原因: 宗教的原因的另外一个后果就是:煽动了极大的一群人,将宗教的教义吸入之后,来诋毁,伤害,控制其他的人。 这也就是在纪录片中讲述的 多个计生所的医生被枪击,计生所被安装炸弹。而这些行凶的人都是宗教狂人份子。

3 政治原因:当选民有态度的时候,政客就变得摇摆起来了。所有的这些政客为什么从70年代的时候,比现在更加开放的态度。而现在为什么变保守起来了。其实并不是如此,因为现在的反对堕胎更加激进,而这些人群更多,而本身很多政客都是出身于保守势力。---这样的话,为了自己之前的选民,以及为了自己之后的选民。 反对堕胎的收益明显比支持堕胎多得多。

有几点想特别说明的:

1 生命一点都不神圣。人的生命从来都不是上帝造物。如果生命是神圣的,为什么无数次的战争都是打的神的名义,珍惜生命,然后又不停的去浪费牺牲生命?如果生命是神圣的,为什么这次的新冠疫情,富人可以先检测,穷人连申请检测的权利都没有。

一方面大声的说生命神圣,禁止女性堕胎,一方面又视生命如草芥。 ---这不是完全虚伪的么?那些号称神圣的人只不过是选择有时候用神圣,有时候不用而已。

2 政客为了选票任何事情都做得出来,政客是没有共情的。一个高高在上的人,怎么会理解一个贫困的女学生怀孕之后的种种危险呢? 在利益面前,没有什么是不可以牺牲的。

3 婴儿生出来之后,就变成了夫妻的责任。如果是福利好的政府,那么你还能够获得足够的补助,但是在大多数的政府之下,你培养一个意料之外的孩子产生的痛苦要大的多。而且你培养出来的,顶多最后也是变成了炮灰,变成了工厂的**

我很想请那些反对堕胎的男人女人想一下:如果把你放到哪个准备堕胎的人的位置,你会怎么样?如果你是一个贫困学生,无辜的被强奸,然后想去堕胎,发现州计生所已经被关闭了,然后自己又没有路费到其他州。。你会怎么样?

其他的细节:

心跳法案,以及根据妊娠时间来对堕胎进行控制。---这其实本质上还是在控制女性的身体,本质上还是认为生命可贵,从有心跳开始就为人了,所以不能堕胎了。

最保守的州 一般是最穷的州,也是宗教气氛最浓,反堕胎最激烈的州。

《 Loving the Bad Man 》 -- 一个极端基督徒被强奸了 ,讲述了一个女青年,被强奸了,然后在一个基督徒的环境下,不仅仅原谅的强奸犯,然后还把孩子生了下来。 ---这个电影本身就是被基督教赞助,然后宣传神的旨意的电影,但是这样的三观简直歪到了天际, //movie.douban.com/subject/4049703/ 号称: 美帝版《嫁给大山的女人》

有些时候,如果你排除了神的因素,然后从人的角度去思考,事情就变得非常清楚了

现实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堕胎的年轻话,堕胎的随意化 这才是真正需要我们注意的

 6 ) 当纪录片成为现实

堕胎和持枪,是美国两大争议议题,每隔几年都会成为社会话题,引起社会各界震荡。

这部纪录片讲的其实就是1973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宣判确定美国堕胎的合法化,判决在生效后的几十年间一直争议不断,尤其是美国保守派人士、反堕胎团体不断上诉、努力推翻此案的过程。随着2022年6月24日美国最高法院作出正式裁决,推翻罗诉韦德案,等于变相宣布各州可以自行决定州内女性能不能堕胎,结束了五十多年来对堕胎的宪法保护。

罗诉韦德案背景

自上世纪六十年代起,美国各州常常发生挑战堕胎法案的事件,但是罗诉韦德案却是第一个出现在最高法院的案件。罗诉韦德案其实是个代理人案件,Roe是一个德州想要堕胎的女性化名,也代表了无数希望享受合法堕胎权利的女性,所以律师借Roe的名义向最高法院发起了集体诉讼。

pro-life vs pro-choice

这场持续的争议其实涉及面非常广,政治、宗教、法律、文化权力相互对抗错综复杂。反对堕胎的pro-life团体宣称自己为“亲生命”群体,多为新教福音派信徒,属于保守派,也与共和党人的分布意外地重合。支持堕胎的pro-choice团体自然是自由派人士,多为支持和捍卫女权人士,政治上常常被划为民主党。这个问题将美国分裂成两个对立的阵营。

是否同意堕胎是一个女性能否控制自己的身体和生育权的问题,这曾是广泛的共识,却自上世界八十年代起成为政治和宗教权力斗争的角斗场。纪录片有这样一段话,“如果你以共和党人的身份管理德州,你可以当选州财务大臣,不是因为你的数学能力,而是通过立法阻止堕胎的能力,这就是这个问题在德州的地位。”

成为真正的政治问题

1980年自里根总统上任以后,堕胎真正成为了政治问题和典型的共和党问题。原因在于福音派新教徒被认为是政治运动的基础,共和党想要激发那些原来不怎么关心政治的福音派选民参与到投票中。获得更多宗教选民的选票——这也许就是这个争议发生的根源之一。共和党政客们很聪明,而里根压倒性的选票优势也证明了他们的胜利。

另外纪录片也花了很多篇幅去描述最高法院大法官中保守派和自由派的变化比例,因为所有人都发现“如果想要改变法律,就必须改变最高法院”。从罗诉韦德案发生时的保守/自由的2/7,到第一位女性大法官奥康纳加入后的4/5,到特朗普上台后任命了三名保守派大法官后的7/2。特朗普太幸运了,在任上获得了认命3名大法官的机会。就算卸任也能在未来几十年内影响美国政治和社会,这样绝佳的机会特朗普不会放弃。所以推翻罗诉韦德案只是时间问题,这件事终于在2022年6月24日成为现实。

 短评

日本这边翻译成『彼女の権利、彼らの決断(他决定她的权利)』,还有什么好说的呢,这就是答案了。

6分钟前
  • 波澄酒
  • 还行

减少堕胎的源头在于普及保护性的性行为,而一昧争议堕胎法案的设立,说明政府真正关心的不是堕胎对人们造成的影响,他们关心的是站在哪一面会给其带来政治上的便利。其中蕴含着复杂的宗教推动和社会操控,早就超出了这个问题本身的含义。

10分钟前
  • 鸣蜩凌午
  • 推荐

1969年申诉,1973年就作出最高法院裁定的案子,嗯,拖过整个民主党黄金期(奥巴马政府)一直到民主党和好莱坞无以为继的共和党时期的2018年才做了纪录片进行记录和推广。你们说你们民主党不是在利用女人?哪里来的脸?另外,评论里有一条“是平权,而不应该是女权”的男性ID评语。诸君如果连女人的女字和权利的权字连在一起都看不下去,那诸君如何平等权利?在男人(不包括女字的范围内)平等权利吗?

14分钟前
  • 制片人
  • 还行

2022.6.25,金斯伯格去世两年后,罗诉韦德法案被正式推翻,前所未有的至暗时刻。堕胎成为选举的筹码,宗教成为政客的工具,女性基本权益成为献祭品,看着一群没有子宫的白男在台上侃侃而谈堕胎和生命,令人发笑。

15分钟前
  • ww5
  • 力荐

片名翻译易引起误会,这不是讲罗诉韦德案的,而是展现了各股企图推翻罗诉韦德案的势力,看得人心情很恶劣

18分钟前
  • 十八号木木夕
  • 还行

想要把一个医学问题搞成政治问题并从中获利,就要懂得如何煽动民众的情绪(说出这句话的时候突然想到魔都防疫了)

23分钟前
  • 千树
  • 力荐

即使是在一个号称民主的国家,女性寻求选择自由的过程依然是如此的艰难,似乎只要是关乎到了宗教和政治,任何异议都不再具有人性,看着那些反对堕胎的组织和政客的嘴脸,真的是不寒而栗。

27分钟前
  • 谢谢你们的鱼
  • 力荐

从纪录片的角度,影片对pro-life和pro-choice两方观点言论展示出的客观和克制令我敬佩。个人观点角度,我的愤怒悲伤痛苦已经无法抑制,激进言论预警。堕胎这件事上,只有女性具有话语权。我的身体,我的人生,只有我能做主。这一点是应该凌驾于政治立场与宗教信仰之上的。那些举着冠冕堂皇的理由夸夸其谈的男性,与其讨论堕胎的伦理性,不如多花点精力去教教男人们什么叫尊重女性,怎样记得打炮戴套吧。

28分钟前
  • AilsonAir
  • 推荐

好笑的是,反对女性堕胎的领导者都是自大而冠冕堂皇的男性。如果他们也能生孩子,不知道还会不会如此强烈地为了保护生命而反对堕胎呢?

31分钟前
  • 老虎
  • 推荐

女性有权利为自己做决定,这是基本的人权。可别拿政治的幌子了,说一些自己新编的词汇,从各个角度试图推翻女性的基本人权?那些垃圾真的太扯了。子宫是女性的,用子宫做什么,要不要这么做,都是女性的权利。感谢那些医生,感谢为此发声的所有人,感谢女性们的坚持。

34分钟前
  • 不忘
  • 力荐

美国保守力量很强大,也展示了美国确实是右派国家,纪录片里展示德州政客指定法律干涉堕胎自由时呈现的是一群老年政客的声撕力吼,而这些政客各种保护生命的冠冕堂皇借口里唯一没有的是女性堕胎者本人的声音,这种就是典型的政治暴政,将自己价值观强加于沉默的少数人,完全不考虑真正怀孕的女性需要承担的风险与痛苦。最为可笑的就是控制女性生育的政客们都是不用承担生育风险的男性,恐怕世界上没有其他更典型的父权暴政可以与这件事相提并论。

36分钟前
  • batistuta
  • 推荐

心情实在轻松不起来。争取女性权益,哪里都是任重而道远。

38分钟前
  • AmiLees
  • 推荐

事实上并没有详细讲述罗诉韦德案本身,侧重点在于在其基础上展开的反堕胎权益争战。小时候都以为美国特开放吧?看这样的纪录片特别有好处,让你知道,你以为的平权真正是来之不易,甚至根本尚未实现。议会,民间组织,教士,医护人员……这些被采访的人都很有发言权。强烈推荐这部,让人对医学、法律、宗教、人性都会有反思。

39分钟前
  • 于是
  • 推荐

“罗诉韦德案”的推翻是今日的美国之耻。美国或曰世界正在重回保守主义的时代。女性平权之艰难,即便到二十一世纪仍然如此,在这个依然是父权制主导的社会里,女性主义运动就像一场反抗男性独裁的革命,而且是一场涉及政治、宗教、性别、生育、伦理等的全方面的革命。如果说作为普通人可以做些什么,学习了解并支持Feminism,甚至做一个Feminist。

42分钟前
  • 柯里昂阁下
  • 推荐

我是支持堕胎的:1 先天性疾病胎儿出生不会给任何人包括胎儿自己带来一点点的好处 2 经济条件无法支撑胎儿的出生,而且会影响生者的生存 3 女性身体女性做主,任何外在的人和物都没有权利干涉这个权利。 那些反对堕胎的一般是:1 政客用来吸引关注,拉支持 2 宗教分子宣传教义 3 贫困而且被洗脑的平民 为什么没有中产或者富人,因为这个人群根本不用担心诊所被取消,不用担心没有医生。富人的财力能够让其自由的选择生下来,或者寻找机会堕胎。

46分钟前
  • W.史密斯
  • 力荐

这是关系到平等,人权,最终却变成政治的工具。也许这种割裂只有当男人也长子宫,才会摆脱现在的泥沼。但生命权一定永远是人类争斗的核心。。

49分钟前
  • 憨兔兔
  • 力荐

虚伪的白人男性讲着道貌岸然的漂亮话;极端宗教人士打着尊重生命的旗号伤害提供堕胎服务的医生;政客为了选票只管把堕胎权当做上位的筹码。。。没人认识到这本就是女性权利,也是一个正常人在生命的某个阶段应当被人尊重的权利,富裕的女性可以选择在法案推翻后到合法的国家堕胎,那底层女性或是性暴力受害者呢?他们又将何去何从?有时候很难理解西方世界的一些价值观,或许宗教因素真的占了大半。。。那些人哪里是想保护pro-life,本质上只是一种身份认可罢了,当所谓人权变成政客选举的筹码或是宗教党同伐异的工具的时候,普通人只会受到这种所谓“人权”的践踏,而不是享受着人权带来的自由

50分钟前
  • 卷不起了
  • 力荐

观念之争、权利博弈,必然会进入权力角力的层次,即政治场域。女性不该总是期望自己的权利有谁出面来“代言”,而该力争进入权力机构,坐上有拍板权的席位,以更高的比例占领公共言论频道,为自身的权利发声。不要轻视政治阵地,否则看看吧,最高法离去了一位金斯伯格,女性的权利状况倒退五十年。权力的拉锯就是这样此消彼长、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无需再讳言“女权主义谈的不仅仅是权利,同时也是权力”,不要一谈权力就忸怩。

53分钟前
  • 匡轶歌
  • 力荐

围绕着女性堕胎权展开的几十年斗争,剥丝抽茧展现给我们看。反对堕胎与支持堕胎,涉及到宗教、人权、政治等诸多方面。女性寻求选择自由如此艰难。那些反对堕胎的一方,时常让我想起项飙说的: “没有选择的道德是不道德的,强加的道德最不道德,因为把我的道德强加于你,意味着我要对你的人性做一个潜在的彻底否定,你要不接受我的道德,在我眼里你就不是人了。”

58分钟前
  • 邓安庆
  • 力荐

几次被pro-life派气到看不下去,共和党为选票真够不择手段,不惜给美国开倒车。中间看到1989年Roe案差点被新判例推翻,最高法院第一个也是当时唯一的一个女法官——因为表态坚决反堕胎才被任命的保守派女法官,在最关键的一票上却支持了堕胎权利的延续,让反堕胎势力大失所望。看到这里忽然哽住,但凡还认自己是个女人,彼此之间,纵有对立,却终于不会痛下杀手。所以,如果不知道如何选择,请务必选择女性吧,她会理解,她会懂得,即使她不愿意表现出来。

59分钟前
  • Coraggiosa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