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德克·巴莱(下):彩虹桥

剧情片台湾2011

主演:马志翔,徐若瑄 Vivian Hsu,温岚,田中千绘,林庆台,安藤政信,徐诣帆

导演:魏德圣

 剧照

赛德克·巴莱(下):彩虹桥 剧照 NO.1赛德克·巴莱(下):彩虹桥 剧照 NO.2赛德克·巴莱(下):彩虹桥 剧照 NO.3赛德克·巴莱(下):彩虹桥 剧照 NO.4赛德克·巴莱(下):彩虹桥 剧照 NO.5赛德克·巴莱(下):彩虹桥 剧照 NO.6赛德克·巴莱(下):彩虹桥 剧照 NO.13赛德克·巴莱(下):彩虹桥 剧照 NO.14赛德克·巴莱(下):彩虹桥 剧照 NO.15赛德克·巴莱(下):彩虹桥 剧照 NO.16赛德克·巴莱(下):彩虹桥 剧照 NO.17赛德克·巴莱(下):彩虹桥 剧照 NO.18赛德克·巴莱(下):彩虹桥 剧照 NO.19赛德克·巴莱(下):彩虹桥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22 04:34

详细剧情

  莫那鲁道(林庆台 饰)率领族人在公学斩杀异族血祭祖灵后,拥有了通过彩虹桥的资格,剩下来的,就是在英勇战斗后从容赴死。在日本方面,雾社的消息很快传达各处,陆军少将镰田弥彦率军队与警察组成的联合部队,迅速发起讨伐。马赫坡等社分头行动,利用地形优势和灵活战术给予日军先头部队重大杀伤。山地警小岛(安藤政信 饰)利用个人威望和部族矛盾成功劝说铁木瓦力斯(马志翔 饰)连同部落加入日军阵营,协助围攻莫那鲁道。在开战初期,随部落向密林转移的妇孺为了不拖累战士们,纷纷自尽,在矛盾中痛苦的一郎亦选择了切腹。镰田弥彦对部队的缓慢推进大为光火,不惜使用糜烂性炸弹对付赛德克人。满山火光中,莫那鲁道迎来了最后决战的时刻……

 长篇影评

 1 ) 文明的野蛮和野蛮的文明

“我们不是在杀人,是在血祭祖灵。”看完《赛德克巴莱》,这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台词。而印象最深的场景,就是在血祭祖灵的现场,莫那鲁多的妻子在族人终于奋起反抗伤害日本人的操场上,放声疾呼,问道,孩子们,你们在干什么啊。操场上血祭祖灵时的凶残和野蛮是电影对上下集的一个过渡,却也是在我看来,整部电影当中最为精华的部分,它集中表达了人性与兽性,野蛮与文明,原始与现代之间的冲突。当赛德克人的刺刀一刀刀刺进日本人的胸脯肚肠,割下他们的脑袋,捍卫自己的图腾和族群的骄傲的时候,却以平民日本人的死亡为代价。血祭祖灵的最后,莫那鲁东身背着从日本人兵器库盗来的十几把枪,走上原本将要升起日本国旗的旗台上,镜头俯视下,除了他即是那操场上倒在血泊当中的日本人。

用暴力和鲜血,用视死如归的态度,赛德克人在蛰伏数十年后,决定反抗,这是文明试图同化野蛮却无法用文明的方式去实现自己的目的的悲哀。就像出草前夜坐在火堆旁边,那个赛德克人所说的,他的父亲不过杀死了一个日本人,却导致了除了他之外整个家族的灭亡。日本人给赛德克人带来了铁路,邮局,医院,学校,甚至原住民已经被开始同化得能说日语了,可是他们在给予赛德克人现代化的物质文明的时候,却无法给他们精神上的自主和文化上的自尊,赛德克人在日本监工的压榨下,每日辛苦砍伐自己祖先留下来的猎场上的树木,却无法得到自己的正常报酬,凭借着武力上的威慑,日本人甚至可以肆无忌惮地对赛德克人进行身体上的鞭笞和精神上的侮辱。当殖民者带着殖民者的骄傲同被征服着的骄傲相遇,当文明用野蛮的方式同野蛮相遇,暴力,鲜血和死亡是对他们二者最好的祭奠。而牺牲者也多是无辜者和情非得已,就如那平民日本人和被动的赛德克妇女们。


莫那鲁多见识过日本人的坚船利炮,他和族人也知道此番出草必败无疑,可是,他们视死如归,因为,也许再过数十年,先祖留下来的猎场即将被殖民者用征服的方式强迫他们自己砍伐殆尽,先祖传承下来的在每一个成年的男人上所应有的图腾也即将不复存在。对于莫拉鲁多来说,这是他几十年来忍辱负重,收集火药的必然结果,在被日本人丢弃他所拥有的敌人的头颅,用以证明他英勇的象征物时,他就已经坚定的告诉了自己和敌人,他不甘心。对于大部分的男性族人来说,在日本人的欺压下生活几十年,受过无数的苦难和屈辱过后,反抗和宣泄也是正常之举。

但对于赛德克的女人们来说,这样的结局未必是她们所能猜想和忍受的,就像莫那鲁多的妻子,达多的母亲在发现隐藏的火药时所咆哮的,你们这些男人都疯了,即使到了万不得已时,赛德克那么多的女性集体上吊自杀,也不过是莫那鲁多告诉她们,担心她们承受不住继续活下去。而悖谬的是,当最后终于战败时,达多却对马红说,你要继续活下去,要生很多很多的孩子。这是赛德克人所面对的窘境,要么出草而灭族,要么隐忍而丧失尊严。“如果你们的文明是叫我们卑躬屈膝,那我们就带着野蛮的骄傲反抗到底。”这并非集体赛德克人的共识,反抗或者隐忍都只是当下的权衡之计罢了,现实并不如同字面上展示地那么让人血脉喷张。

按说,赛德克人是有信仰的,不论属于哪个部落,他们所向往的都是在彩虹桥的另一端,带着野蛮的骄傲他们将能够遇见他们心中的猎场,可是马赫坡的人联合各部落反抗日本殖民者时,口号是为了血祭祖灵,而道泽部落同日本人合作追杀其他反抗的部落时,同样是号称自己在血祭祖灵,尤其,当铁木瓦力斯目睹了赛德克女人集体上吊的场景时,他横着弯刀告诉小岛说,我们战斗,是为了血祭祖灵,而非为了给你的家人报仇。其实,血祭祖灵不过是暴力的借口,原始的野蛮和个人的仇恨共同造就了铁木和日本人的合作。当铁木选择和日本人合作时,让他下定决心的原因是,他回忆起莫那鲁多说不会让他长大的那句话。个人之间的仇恨在此时成了同殖民者合作的理由,信仰在瞬间崩塌,精神的野蛮此时却已深入骨髓。而在铁木决定不干了的时候,当初那些竭力奉劝他反抗的人,在进一步见识到日本人的强大过后,却反过来告诉他还要学会隐忍,现实便是如此讽刺。当战争结束,道泽部落的人提着其他部落的人头去找日本人领赏时,信仰早已被抛弃在地府暗自嘲笑这群可怜的自称有信仰的野蛮人。

信仰并不如同想象的那么美好,当它成了一个借口时,掩盖在他之下的可能是压迫和借口。血祭祖灵的野蛮像猎杀动物一般杀死了诸多日本人后,让杀得性起的赛德克人已经忘记了之前说好的不杀汉人的承诺,而见人就杀,不论老弱妇孺,也已经让他们无法看清眼前身着和服的人到底是日本人还是自己的族人,野蛮和暴力才是本质,图腾和骄傲已经无足轻重,于是巴万和其他杀死自己的老师只是因为他平时打过他,比打日本孩子还要多,于是,二郎的妻子巴索的女儿身着和服从一群被扫射的日本妇孺当中爬了出来。花冈一郎抱着自己的妻儿站在操场上目睹着这一场惨烈的出草和屠杀,已经预示了自己的命运,直到他死去,他选择切腹的方式,却用的是赛德克人的弯刀。身份认同的模糊已经让他无力去招架族人的责问和文明生活的诱惑,不是日本人的神社也不是祖灵的坟场,而是如他弟弟所说的,哪也别去了。

而小岛却由赛德克人的朋友变成屠杀赛德克老弱妇孺的凶手,原因是,他的全家在赛德克人的出草当中被赶尽杀绝,为了报仇,他只能选择如此丧心病狂的不择手段。个人在社会和历史的裹挟之下成了时代的弄潮儿,但当时代抛弃了他和他和他的家人时,他蜕变成了冷漠的杀手,反过来成了历史和时代的缔造者。在小岛身上所体现的文明的痕迹已经消失殆尽,作为一个殖民者时,他能够友善地对待被殖民者,可是当暴力和暴力相接,人性和兽性也已经泯然没有区别,文明和野蛮只是在事件之中体现他们之间的息息相关。

不论如何,多数人只是时代的牺牲品。在文明和野蛮的碰撞当中,崇尚武士道的殖民者和拥有图腾式骄傲的被殖民者所塑造的尸体和留下的血液,都在诉说着关于暴力和反暴力之间无法隔离的关系,而很多人,就是在这样的暧昧当中莫名其妙地丧失了自己的生命。用暴力去反抗暴力只会导致暴力的延续,血的代价倘若再次用鲜血去偿还只是无底洞的延续。可是,当丢失了尊严丢失了图腾走投无路又无法用文明的方式重新捍卫自己的族群时,对暴力横加倾轧是不是又成了另一种野蛮的残忍?如果文明不用野蛮的方式干涉野蛮,如果文明能够尊重野蛮的方式,那么野蛮也不会以更野蛮的方式进行报复和血祭。

红色的樱花和红色的炮火同样绚烂,日本兵躺在草地上喊出了,“好美啊”的两处场景分别对应着樱花和炮火。红色也是血的颜色,樱花象征着文明,炮火代表着野蛮,生者看到了文明的樱花,而死者则看到了野蛮的炮火。樱花生长在日本也生长在台湾的高山之巅,台湾的樱花比日本的樱花更加鲜红。茹毛饮血和坚船利炮也不过是人类存在的两种形态,你可以冠之以野蛮,冠之以文明,却不可用炮火这文明的野蛮试图撕毁这二者之间的区别,否则,野蛮的文明比山上的红色樱花更加绚烂。

 2 ) 文明不过是野蛮的一块遮羞布罢了


赛德克•巴莱讲的大致是台湾土著民如何反抗日本侵略军的故事。这种反侵略的题材在大陆估计又会被处理成我军英勇不屈,顽强抵抗,日本鬼子一定没有不会有好下场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模式,并为某党再唱一曲赞歌。赛德克•巴莱成功之处就在这里,片子没有政治的烙印,有的只是文明和野蛮的抗争。到底谁是文明,谁是野蛮,导演提出了一个是非题。

野蛮

很显然,雾社的土著民是野蛮的:他们茹毛饮血,风餐露宿,以获得敌人首级为荣,崇尚血气,有仇当报。片子以年轻时候的鲁道的成人礼——获得首级以成为真正的男人——开场,节奏迅速,剪辑干脆利落,让还没来得及进入状态的观众开始全神贯注。热带丛林里土著民们用简单朴素的布匹蔽体,灵活跳跃于树干之间,在我们这些“文明人”来看,这些身影是新鲜有朝气的。
他们生活自由,纯天然,但若问你,你是否愿意与他们为伍,答案多半是否定。原因落在其野蛮上。可是,他们真的野蛮吗?
他们有自己的图腾,有自己的祖先,有自己的史诗,有自己的骄傲。他们愿意为了自己的图腾,甘愿等待几十年再奋起反击;他们愿意为了保有自己部落的骄傲与荣光,狠下心来杀死自己的妻儿以及自己;他们愿意为了实现彩虹桥的夙愿,孩子、壮士都能扛起一杆枪视死如归。他们的存在,是为了生存,不是为了生活。但他们的追求,是精神意义的——为骄傲、为正义、为部落千年绵延的血脉、为尊严。
鲁道曾说:是的,日本的人比我们山上的石头都多,日本有飞机、有大炮。日本人来了,给我们造邮局、铁路,可是,这些东西哪里提高了雾社人的生活?仅仅为生存下去的民族,是不需要那些在向文敏迈进的过程中的衍生品。支撑他们的,是民族昔日的强盛,以及民族亘古不衰的史诗。

文明

日本人是文明的。他们有礼貌,见面早安点头问好;他们科技发达,有自己的飞机大炮枪支弹药;他们将自己梳整的有模有样,温和敦厚。影片中不只用一个镜头强调:日本人是文明的,文明必定优于你们这些野蛮之徒。是这样么?
当司令宣布使用糜烂性炮弹,文明的糖衣已完全褪去。里面包裹的是无以复加的人类的贪婪。人最丑陋。人的进化史亦可以说是一部退化史。人类的贪婪与残忍在一步一步升级,却又以科技为外衣包藏祸心。
从最原始的刀箭到枪支、炮弹,人类伤害自己的手段在不断提高,那些日本人难道不比雾社原住民更加野蛮?人类在进化的漫漫长路上,野蛮也在无限升级——为满足欲望(无限膨胀的欲望)而不惜一切代价。文明不过是野蛮的一块遮羞布罢了:想抢占的地域用更暴力的方式抢占,想杀死的人用更极端的方式杀死。一切都没有改变,人类的弱点根深蒂固,依旧如昔。几千年的进化,竟只催生了一些掩盖自己弱点的幌子,是人类的可悲。
文明人是物质的:日本人占领台湾、进入台湾时,片子提到要修铁路,否则里面丰富的矿产、田产没法外运。他们要的是当地丰富的资源,即使当他们的国旗插满山头,当他们的国歌响起,他们没有丝毫的严肃感与使命感,在他们脸上更多的是习惯后的自然,一副这是我们的国歌,这是我们的国旗的样子,看不到一丝光荣感与使命感。在日本人身上,没有深刻的归属以及对民族祖先的虔诚的皈依。
说来可笑,在原始社会,人类尚且最重视精神世界,尤其是信仰,他们虔诚而勇敢地愿意为信仰而牺牲,为光荣而战;可如今,众生都更关注物质世界,重视物质欲望是否得到满足,是否吃好喝好玩好。如今的书店充斥着各类“如何让你的内心强大起来”之类的书,以为依靠摹仿、学习就能习得并得到强大的精神内核,真是可笑。

这是一部英雄的史诗。但史诗只属于那个口耳相传的原始时代,如今不再会有史诗,人类以后也不再会有史诗。不论文明再如何进化,仅仅是在已堆满脂粉的东施脸上在厚厚地涂上一层,当一场大雨袭来,所有这些外在的涂饰都会消失,剩下的,仍旧是人类的一副臭皮囊。

 3 ) 请温柔的割下我的头



莫那鲁道还年轻,躲在山涧边伏击仇敌部落的青年,为的是猎取头颅,那是彼时泰雅人的成年礼。手臂铁一样,混着汗水,闪着油腻腻的光。腰间倏然抽出锋利的长刀,手起刀落,鲜血喷溅在屏幕。

此刻是香港的四点钟,周末,影院在尖沙咀某座商场的高层,一墙之隔是香港秋季的后半天。大楼里充盈着食客、买主,香水店里的气味落在人身上,无处摆脱。莫那鲁道的那一刀割开了两个世界,度周末的人们大约不知此刻头顶上杀戮的故事正在上演。

《赛德克•巴莱》要在香港电影节上映,早早托朋友买好票,规规矩矩等着。座位在第一排,一直须仰视。抬着头,呆呆的看杀人,五个多小时。先是部落人杀部落人,后是部落人杀日本人,后是日本人杀部落人。人杀人,人自杀。地球无非是屠场,此刻我们互相凝视,但没准千百年前祖先们兵刃相见。死人是不足为惧的,再过千百年,我们在干净的世界里和解,饶有兴致彼此表演。

年轻的莫那鲁道,导演真会选人,朋友说是找遍整个台湾才在马路边发现的:本职是卡车司机,还住在部落。桀骜不驯,满眼杀气,但干干净净,演得来猎杀,也懂得被日本人枪托打倒后的屈辱。老年后的莫那鲁道,演员是部落里的牧师,“总怀疑披风下面的那只手,随时会抽出刀来”。灵魂归属上帝,却本分的扮演嗜血的英雄,有一阵我出现幻觉,真以为他就是莫那鲁道,起义失败遁入深山,尸骨被发现时半边白骨半边风干,日本人把他的遗体挂出来展览,后又藏在台大的解剖室,前年才由族人扶灵归葬故土。

还有铁木瓦里斯,莫那达多,莫那巴索……亏魏得胜费心,攒的一帮男女老少,个个好看。

故事是雾社事件:甲午战争后日军割据台湾,侵入山地,费尽心机教化当地生番——现在的泰雅人,1930年代他们不堪羞辱,起义,失败,灭族。这是真事,有名有姓的人物记载可查,据说只添加了一个虚拟的少年。

反抗不难理解,但反抗的理由不容易想通。日本人来了,迅即以武力恐吓住了原住居民。男人们做伐木工人,女人们拉去陪酒。猎场毁弃了,曾经的英雄成了醉鬼。但也并不至于去死,日本人建了学校、医院、邮局、商店,所谓“现代化”了。莫那鲁道被船拉到日本,亲眼看见满街的人,声光化电,蛮横的武器。但最终却还是要反了,明知其后无非死路一条,不但自身性命难保,还连累着族人。

果真,三百起事的土著士兵全部战死或自尽。女人呢?早早的将还未成年的孩子仍下山崖或亲手扼死,然后集体投缳,为的是不给活着的战士添累赘。

电影里他们个个毫无悔意,连了结生命都井井有条,间或还唱着歌。眼睛里分明是前现代的不服气。那眼光并不陌生,如果有人见过失去草场的蒙古男人,哈萨克男人,见过拿救济金买醉的鄂伦春:那就是了。

现代人不明白,明明可以活,何必选择死?这问题也可以问问捡起石块掷向坦克的中东男孩。二十世纪的文明到底将野蛮打扫干净,以文明的旗帜,以野蛮的驱使。从此天地间光亮整洁,一尘不染,按时上班下班,闲暇娱乐购物。猎头不再有了,茹毛饮血不再有了,除非在博物馆:一步步排列着,领着你走到今天。

文明的人们没有不可失去的财产,房屋、钱财是身外之物,不中意可随时处理。有钱人可以买下岛屿,赤贫阶层也可以努力换部手机。活着的时候,有药品和仪器维持生存,死了堂堂正正盘踞一方木盒。生前有父母兄弟亲朋好友,其乐融融,如不是横遭不幸,大多数人都轮得上颐养天年,善始善终,不必费心外出狩猎,不必担心随时飞来一支竹矛贯穿心胸。

没人敢宣称那个野蛮的社会的美好。但我们没有祖灵之地,没有彩虹桥,没有传说中只为勇士赛德克巴莱开放的肥美猎场,我们颜面光洁,不再忍受皮肉之苦刺上图腾。死了有火葬,不必苦心寻找先人魂魄,我们无须天然的认可某位头领,无须从心底臣服于他统治丛林的本能,无须牢牢背诵创世传说。连带着,与四季无关,与水土无关,与躯体无关,从此无关。

更有甚之,从某一个时刻,死亡,甚至灭绝成为某种意识形态的私产。今天有人希望赎回自己粉碎的前世,以英雄的名义。

战友被子弹打穿面颊,十五岁的巴万抽刀切下他的头颅:即使我无法助你坚强且幸福的生,至少我可以送你去彩虹之桥,祖灵之地。用我的刀。

这片子的大陆版本也已上映,削剪得干干净净。即便如此,我还是希望有人能好好观赏。我们都是赛德克巴莱的子孙,等着凭吊一个逝去的宇宙,等着莫那鲁道抽出他的快刀,温柔的割下我们的头颅。

 4 ) 赛德克巴莱的不实

淚洗面的女人─瑪姮‧莫那

文/瑪姮‧巴丸(瑪姮‧莫那之孙)

當我有記憶開始,我每天見到的都是以淚洗面的女人,常常低吟著悲傷的曲調,經常性的酒醉,沒有她笑的記憶,這是我對瑪姮‧莫那的印象。
從我有意識開始,就排斥著「瑪姮」這個名字,這是瑪姮‧莫那賜給我的族名,源自於她的名字,它代表著傷痛,讓我拒絕了解這段歷史的始末。一直到拍了紀錄片,封鎖已久的記憶湧上心頭,它讓我好痛、好痛,心疼瑪姮‧莫那、爸爸、媽媽所承受的委屈。

外界有人在放話,莫那‧魯道沒有後代,媽媽陪伴了瑪姮‧莫那32年,爸爸陪伴了她15年,這其中的辛酸甘苦不是外界所能了解的。瑪姮‧莫那遺傳了頭目家族威嚴的氣勢,每天逼著爸爸為其父兄平反冤屈,經常哭泣叮嚀,常常讓爸爸無法入眠,有家睡不得,被逼得只好睡在後屋簷下。

瑪姮‧莫那要爸爸為她父兄定位、正名。因為,在莫那‧魯道遺骸未回故鄉之前,忠烈祠霧社事件抗日英雄的名字,是花崗一郎。爸爸為了幫莫那‧魯道正名,一路跌跌撞撞,得罪了不少人。爸爸說:「你們還小,沒有人幫我,在沒有背景、沒有勢力、沒唸多少書的情況下,瞭解霧社事件始末的人有限,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只能任她天天罵我沒用」。

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除了瑪姮‧莫那的口述,爸爸常常要花很多時間跟已經封口的部落長輩們博感情,以便了解歷史事件的始末,這些事情都像是用刀一點一滴的刻在心頭上,讓爸爸無法忘記。(日據時代,日本人利誘部落族人,提供曾參與霧社事件勇士的名單,被點名的人無一倖免慘遭活埋。所以,部落裡人人自危,不敢再談論相關情事,因此,爸爸這一代的族人清楚霧社事件始末的人是少之又少)。


瑪姮‧莫那臨終遺願:「不能讓人改變歷史,要口傳歷史,一定要找到莫那‧魯道的遺骸,以其髮指入棺、常伴父親左右。你們在地面找、我在地下找,二者力量結合,一定能找到。」祖靈悲憐有心人,終於在瑪姮‧莫那死亡那年,找到莫那‧魯道遺骸,讓父母親完成了她的遺願。

爸爸教育程度不高,不是見多識廣的人,只能用自己的方法傻傻的、認真的、堅持的做事,只是為了達成瑪姮‧莫那的遺願。然而,外界卻否定爸爸的價值與努力。所以,爸爸終日心情抑鬱、眉頭深鎖。瑪姮‧莫那強行自原生家庭領養媽媽,就此改變了媽媽的一生;爸爸也因媽媽改變了一生;我們也因此被迫承受這些歷史遺留下來的傷痛,我們也不願意,但是,上天就是這樣安排。

有意識以來,隱約知道家裡有事,家中總是瀰漫著不安的氣氛。打從小時候開始,習慣性的,我的腦海裡就會自動過濾排除這些資訊,如鴕鳥般把頭埋在土堆裡,不願面對,只求安然的過一生。

但是,現在瞭解了,又有人利用影像置入性的美化花崗一郎、二郎,醜化莫那˙魯道。莫那‧魯道沒有參與人止關及姊妹原事件,更沒有用槍殺害自己的妻子及孫子。

更有人積極透過網路及各種媒體,把莫那‧魯道與高山初子緊密相連,不同部落、毫無關係的兩人怎可綁在一起報導,莫那‧魯道有自己的親生女兒,那就是當時莫那‧魯道家族唯一的倖存者「瑪姮‧莫那」。

賽德克‧巴萊電影正夯,我想告訴大家的是,瑪姮‧莫那的一生坎坷,不想讓她在死後繼續受委屈被踐踏,不願讓父母親的心血白流。我沒什麼背景、也沒什麼勢力,也只能靠大家幫忙,瑪姮‧莫那為什麼要爸爸為其父兄定位、正名。凡走過必留下痕跡,歷史一定有跡可尋,我現在也成了「以淚洗面」的女人。

 5 ) 赛德克·巴莱(下):彩虹桥

以赴死之心只为抗争,必死之绝境投降既是受辱,以生命捍卫的是尊严、信仰、永不屈从… 至此,无返顾地踏上纯信仰之上族民部落无争的祖灵安居之境彩虹桥。赛德克人虽愚顽、凶蛮、狠斗、仇恨,但侵略日军百死不足洗其惨恶罪行也是供认不讳的事实。
虽然分为上下两部,但仅仅是因为篇幅所致,因此将其当作是一部电影更为恰当。说实话,魏德圣在很多电影技法方面做得并不好,比如节奏的失调、过多的煽情桥段、过于直白的抒情手法。但有一点,他为了拍这部电影,将这几年累积的财富倾囊而出,还有圈内朋友的鼎力相助,这份执着确实佩服,而且与赛德克族守护家园的家园的坚定相得益彰。台湾电影能拍成这样是一个里程碑。

 6 ) 彩虹桥上的巴莱

                看完《赛德克巴莱》,想说点什么。
        《赛德克巴莱》以历史上的“雾社事件”为蓝本,讲述的是1930年,赛德克族人被日本统治后,自己的文化和信仰被日本人严令禁止。在信仰面临灭绝时,赛德克人选择了捍卫尊严,在头目莫那鲁道的带领下奋起反抗的故事。
        
        一
        1888年闽台分治,台湾设省。1895年大清国在甲午战争中惨败,台湾岛易手日本。将近三百万台湾各族被当做“战利品”移交给当时如日中天的日本,成为“皇民”。那时的赛德克族正处于原始社会,过着渔猎织耕的生活。他们可能不知道有个帝国叫“大清国”,不知道这个帝国已是千疮百孔,在不久前平息的硝烟中一败涂地,不知道这个远在天边的帝国皇帝把他们以及他们的妻儿、世代生存的猎场都转奉给了另一个远在天边的皇帝,他们依然在丛林密竹中追逐猎捕,想方设法“猎头”以祭奠祖灵来展示族民的虔诚。他们享受自由给他们带来的无拘无束,流连于奔跑时指尖触摸到的植物的芬芳。他们会对祖先们年轻时就生长在那的每一棵树,安置在那的每一颗石头敬若神明,他们是生命真正的主人!
        赛德克人尊重祖先,敬畏生命,但他们也不惜以猎捕非同族的人头来表现自己的作为一个子孙英勇和虔诚。我们不能因为我们更早的从蛮荒混沌中脱离出来,而对他们苛责太多——严苛的生存条件迫使他们依赖于原始宗教来树立某种生活的信念,塑造自己与造物主交流沟通的时空隧道,以期被承认,被铭记,被祝福。
        
        
        二
        赛德克巴莱——赛德克族的英雄。
        莫那鲁道是赛德克族一个分支马赫坡的头目,他身材魁梧、不苟言笑,心思缜密,嫉恶如仇,他身负着与生俱来的责任感。他的权威不仅来源于世代相传的荫袭,更多是族人的对他具备赛德克巴莱精神潜质的认同。祖灵的召唤,父辈的热血,族人的期许,可以让他带领马赫坡的族人以血肉之躯抗击异族日本人枪林弹雨。也可以为了保全族人,让他在异族人的淫威下隐忍二十年,每天只能以饮酒宿醉来麻木自己不羁的血气和随时可能扬刀出鞘准备猎杀的双手。他一天天老去,直到有一天年轻的巴万在尽饮两杯烈酒大胆而不解的对头人说:“莫那头目,我的祖父说你年轻时是个英雄。”面对后生近乎于责备的话语,莫那笑了笑:“你祖父说我年轻时是个英雄?那我现在还是个英雄,他知道吗?”我相信那时候的莫那鲁道回忆起了往日的荣光。他一直小心包藏了一个秘密,直到他打开床底,你会发现在棉布下的瓦罐中跳动着不是一罐罐的火药,而是一颗颗不安于束缚的心——你可知这是他二十多年以来用想方设法的收集火柴头制成的。而巴万无疑比莫那的两个儿子更为幸运,因为他在无意中探寻到了老族长心灵深处最柔软的部分。
        “To be, or not to be - that is the question”——屈辱的活着还是英雄的自由,莫那为之痛苦了三十年。为了族人的生命,他可以忍受各种屈辱,这也就很好的解释为什么莫那听到火塘边儿子小心翼翼提了一句:“父亲,跟日本人拼了吧”,而暴怒不已的父亲把两个儿子暴打了一顿。这大概是因为可能会因两个儿子轻浮的而热血的一两句话而断送整个氏族。
        但是假使这样会让子孙后代仍然处在为人奴役的境遇,让子孙们的灵魂不能被祖灵认知而遭遗弃,他又会义无反顾的举起自由的大旗,只是这一切无关乎爱国主义!直到面对父亲的灵魂时,父亲对莫那的疑问没有直接回答,他告诉莫那:“莫那,一起唱歌吧,很久没有一起唱歌了”,莫那跟随父亲一唱一和:“怀念过去的人们啊,我来到这里,我曾英勇守护的山林,这是我们的山吁,这是我们的溪喔,我们是真正的赛德克巴莱,我们在山里追猎,我们在部落里分享,我们在溪水里取水,为此我愿献出生命……”,莫那已经在祖先流传下来的灵歌中找寻到了答案。
        “你明知道这一仗会输,为什么还要打?”面对荷戈社大头目的诘问,莫那是这样回答的:“为了快被遗忘的图腾”,
        “拿生命来换图腾,那拿什么来换这些年轻的生命?”,
        “骄傲!”
        莫那把枪递给荷戈社头人——不自由,毋宁死!而九百年前一个中国政治家也说了一句类似的话:“宁鸣而死,不默而终”。今日听来,仍觉震耳发聩!!!
        莫那是嫉恶如仇的,他坚信异族人闯入他们时代的家园奴役了他的族人,搅扰了祖辈灵魂的清修,他有责任血祭祖灵。但他并不滥杀无辜,他只把责任归于日本人,而对于汉人——可能世代相伴却饱受其欺诈的“美丽的蛇”——他只是把他们送出了是非之地。我无意为我的族人致诚,只是为了一颗善恶分明的心。
        
        
        三
        花岗一郎(达奇斯诺宾),花岗二郎(达奇斯那威),本是赛德克族子孙,天资聪慧,受到现代教育体系的完整熏陶,成为了山地警察,被日本人作为改造生番的成果,而处处加以炫耀。
        纷繁复杂的文明社会,无疑,这是对他们有强烈吸引力的,他们也想努力地融入其中,做一个文明人,甚至面对“文明人”不屑的眼神,他们也心存希望,“夹在族人的希望和日本人的威胁之间,生活是很痛苦的。不想当野蛮人,但不管怎么努力装扮,也改变不了这张不被文明社会认同的脸。已经忍了二十年,等到孩子们长大,或许就能彻底改变我们的野蛮人形象”。也许这只是他们的一厢情愿,两个日本番警就曾经讥笑过:“我就不信两个生番还能生出个日本人”。
        他们是极端痛苦的,一面是冥顽不化的族人,一面是奴隶族人的骄傲的文明人。文明对他们意味着声望,名禄,在社会安身立命的根本,而传统则是他们祖先血脉的延续,灵魂的归属。他们不知道自己是花岗还是达奇斯,不知道死后如何在日本神社和赛德克祖灵之间做出选择。
        也许是良好的教化并没有抑制住祖灵的期许,也许只是因为无力阻止族人的反叛,他们在极度矛盾中将天平暂时的倾向了族人。但是作为一个真正的文明人,面对族人举起的猎刀,他们能掌握的只有自己生命的长度。
        举刀自戕之前,花岗一郎问:“二郎,我们到底是日本天皇的子民,还是赛德克族祖灵的子孙。”
        “切开吧,一刀切开你矛盾的肝肠,哪也别去了,当个自在的游魂吧。”
        “谢谢”
        自杀之前,花岗一郎和妻子郑重而虔诚的换上了和服。我相信,他们至死都渴望被文明所承认的……
        
        四
        赛德克的女人们
        为了不让战斗在前线的丈夫儿子牵恋而集体自杀。
        
        
        
        孩子们,在通往祖灵之家的彩虹桥顶端,还有一座肥美的猎场!我们的祖先们可都还在那儿呐!那片只有英勇的灵魂才能进入的猎场,绝对不能失去……族人啊,我的族人啊!猎取敌人的首级吧!雾社高山的猎场我们是守不住了……用鲜血洗净灵魂,进入彩虹桥,进入祖先永远的灵魂猎场吧…

 短评

血泪史

3分钟前
  • JANE&R
  • 力荐

“二郎,我们到底该是日本天皇的子民,还是赛德克祖灵的子孙?”“切开吧,切开你矛盾的肝肠吧,哪儿也别去了,当个自在的游魂吧。”亚细亚的孤儿,台湾真不幸啊。

7分钟前
  • zitsunari
  • 还行

不错不错

8分钟前
  • 麦子
  • 推荐

对于开心就歌咏舞蹈,从小就喝热血的赛德克巴莱,这部电影的神性是必须的,杀戮是必须的,连冗长都是必须的。

10分钟前
  • 哪吒男
  • 推荐

不容易

15分钟前
  • 柯不悔KOKIKA
  • 力荐

劇本很有細節,角色的塑形與戲劇安排都很精采。花崗兄弟自盡、賽德克族婦孺自盡撥動人心,差點就眼淚失守。

16分钟前
  • IZANAGI
  • 推荐

歌声

20分钟前
  • 殘殘
  • 力荐

走上彩虹桥

25分钟前
  • 小烈
  • 推荐

早起赶上台湾最早上映的那一场【赛德克巴莱】,该怎么评价呢?打星已经不能表示我内心的肃然起敬和热泪盈眶。相比于【太阳旗】时,人人屏住呼吸,充满希望的等待,【彩虹桥】是让所有人带着心知肚明,必然的悲剧,挣扎熬两个半小时,渴求几乎不可能的希望。感谢日本演员尊重史实的敬业演出,野蛮的武士

30分钟前
  • 丫仔
  • 力荐

放開所有你先前接收到的文明去看這部電影,會接觸並了解到更多賽德克族在當時為何做出這樣的選擇,發現到一選擇後就沒有所謂的絕對正確或絕對錯誤。從電影中我也發現到一點,我們每天當下都必須做出選擇...我們自己的人生也就是從選擇中所產生出來,這也沒有絕對的正確或錯誤。

31分钟前
  • minichips
  • 力荐

A man is not made for defeat, a man can be destroyed but not defeated.

36分钟前
  • 等姐来
  • 力荐

台湾也能拍出这样的大型战争片啊~ 不知道以前又没拍过郑成功收复台湾之类的电影呢

40分钟前
  • 🐟
  • 推荐

女人孩子成就了部落男人的灵魂。部落的所有人都是好样的。他们都将走过彩虹桥。紧张的攻防战,煎熬的战斗,却煎熬得如此神圣。有些东西必须坚持,它们不能失去,比如那战斗的灵魂与骄傲。

45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几乎就是从头杀戮到尾,节奏上不错,魏德圣真的是舍不得剪素材啊!妇女儿童的自杀让人震撼了一把,电影为了商业片的节奏几乎舍弃了人物的内心戏,这一集的剧情就像毫无悬念的白开水,导演又想当婊子又想立牌坊,所谓的原住民文明只剩演员的那一身行头,所谓的精神不过只剩简单粗暴的主旋律杀戮。★★☆

48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解放军替你们报仇了!

51分钟前
  • Nathan
  • 力荐

国际版的结尾停在英雄就义,原版的结尾却安排了最后的战士们一个一个慢慢死掉。电影院看前者爽,回过头来还是后者惨烈动人。

56分钟前
  • 黄青蕉
  • 力荐

《赛德克·巴莱》是华语电影里最像大片的大片。土鳖们都在说廉价的诚意却满眼黄金欲望,大谈虚头巴脑的情怀,尽皆一副扒光裤子的山寨小丑相。魏德圣真诚意,有骨气,拍出了民族史诗的气概,力有不逮的地方都让人原谅。看这个片子会想起梅尔·吉普森2006年的《启示》。喜欢《启示》的人应该也会喜它。

58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力荐

虽然木卫二等豆瓣电影红人对本片尤其完整版有些不屑,但对我来说本片是继《血战台儿庄》之后,最出色的抗战片,莫那头目恐怕会成为今年最帅的老爷子。话说部落砍人头叫野蛮,征服者说杀小孩“20元”却是文明,让我想起《现代启示录》那话:我们教孩子杀人,但不允许他们说脏话。因为这并不文明。

59分钟前
  • [己注销]
  • 力荐

写了一大堆的影评,居然不见了……很气,已经没有激情了……只能说很好看,绝对是比《阿凡达》高很多的史诗巨作!

1小时前
  • 烨烨Shirley
  • 力荐

真能拖啊,其实还能再拖出一部……但是怎么也不该说它难看

1小时前
  • 小米=qdmimi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